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1-03-24 15:32: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改进,有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课堂教学现状、发展方向和改革原则阐述,提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字]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原则;改革;对策
  
  一、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办学类型还很新,我国高职院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同时,也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够准确、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而稳妥地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是每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下面就本人从事高职教育几年来的感受,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等职业学院仍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的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主要是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表现自己的权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给出唯一答案,如此等等。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其结果当然不言而喻:学生在课堂上显得被动,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缺乏,课堂气氛死板僵硬。
  2、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
  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
  3、教学资料的问题
  高职教材与普通高校教材的主要区别,是高职教材必须突出实践应用教学,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要找到适合职业教育的相关教材相当难,老师手中即便有教材,不是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够。
  4、教学手段的问题
  近年发展起来的职业学院有很多属于民办高校,学校内部资金有限,导致课堂教学仍然主要采用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模式。即使有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得以很好地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落后或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校外实习安排不够合理等等。学生单纯学习了理论知识,而对于实际操作却涉及甚少,远远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而且,就算有部分学校教学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也是老师在校园里空对空讲解,没有真正意义上把知识和社会应用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到的真正能够到社会用的知识很少,“零培训”上岗要求无法做到。
  5、师资的问题
  高职教育院校的任课教师多数还是从普通大学毕业生或大专院校的教师中聘用,远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就目前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来说,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掌握一定专业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因此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其二是,了解一定教育理论,但对职业教育理论缺乏整体把握,特别是对于先进教育理念了解甚少。其三是,从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学涉猎不深;其四是,教师资源在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打工思想太严重。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发展的方向和原则

  1、课堂有效果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论更强调过于简单的灌输、甚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注意或者不会运用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技能的办法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只注意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所以对职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所谓“课堂有效果”原则,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2、服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够生存,能够生活,能够发展”是各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最低要求,这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出路。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把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作为当前的重要目标。因此,高职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与市场变化、技术进步、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以保证学员所学的知识进入企业后即能上岗应用,具有“岗位针对性”。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职业性强的原则
  高职院校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职业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社会和市场对职业和岗位的需求来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还要不断根据科技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不要被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所束缚。职教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或职业竞争能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具有强烈的可变性,必须随着社会需求做出相应的积极的教学体制改革。因此,在这种巨大变化下,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更高。唯有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教师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4、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基础性。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需要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重视专业需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
  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切实加大实践课的比重。要注意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高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沦知识。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生产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用性。高等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理论“够用”,技能“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