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审美化探析(2)

时间:2021-03-24 15:32:3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德育审美化探析


  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却一直遭受“冷遇”,甚至出现美育荒芜和销声匿迹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到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更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因此,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重视加强审美教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设美学基本原理课程如《大学美育》、《美学修养》,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引导高职学生获得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审美修美和艺术修养;开设与美育相关的人文艺术类鉴赏课程,如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文学艺术、影视鉴赏等选修课程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丰富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参加艺术社团和艺术表演、艺术竞赛活动、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德育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博大精深,意存高远,为今天的高校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德育的底蕴之所在,要实现德育对审美意蕴的追求,就必须使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因为德育对审美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于一种文化人格的养成,所以在提升人的心境与人格方面,广博的人文知识结构,开阔的文化胸襟,乃至某种精神信仰则成为必需。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唤醒了大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认,使其逐渐具备犀利的文化眼光,宽广的文化胸怀。另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传统文化汇聚着无数杰出人物的理想追求,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情感和树立价值观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功效。尤其是天下为己任的民族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宽容敦厚的优秀品格,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心理期待和审美追求,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染下,积极地建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
  高校德育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于大学生的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陶冶大学生的心灵,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中,促进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圆满,使当代大学生能在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中诗意地栖居。
  
  (三)诉诸道德情感体验
  现代德育理论研究表明,德育开始的地方不是学习主体的外部,而是其心灵深处。只有当个体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生认同、敬畏、信任的情感,或产生拒绝、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谈得上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现实性。也就是说,德育必须诉诸人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
  一方面,学校德育要改变以往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变为“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要把大学生看做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一个知识容器。要改变过去较偏重理性对感性的制约作用,发掘大学生的情感因素,促成大学生主体的情感参与,使德育在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中寻求最佳支点。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时,并不是代替受教育者去选择,而是提供必要的选择空间,设法引导大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选择。
  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实践性,注重与社会的接触。学校德育要让大学生在现实的生活里通过自主体验,加深对道德的认知,增强道德信念,从而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要善于构筑开放的道德情境,利用生活事件来塑造学生的德性,让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促进着学生的成长。学校应经常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勤工俭学、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等各种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或一些先进的事迹与人物属于鲜活的德育素材,学校德育对此加以利用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长江大学集体见义勇为事件,汶川、玉树地震,奧运、世博举办等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精神,让学生关注此类事件,使之感同身受,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
  
  (四)营造高雅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大学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至关重要。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教育功能。
  首先,要改进高职院校校园风貌、文化设施等硬环境建设。要让学生无论置身于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嗅到美的气息,得到美的熏陶,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其热爱学校、发奋学习的情感。
  其次,要注重校园风尚、文化氛围等软环境营造。要营造良好的校园风尚。这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出来的,表现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系融洽,教师博学敬业,学生虚心好学。在这种风尚的熏陶下,师生优雅的气质,愉悦的心情,勇于拼搏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都会得到提升。
  总之,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一定的行为规范,一旦成为学校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反集体的个体行为受到约束,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