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1-03-24 19:24: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 要: 作者从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入手,指出了本校原有金融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校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即“商学院”模式的观点,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此相应地规划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性内容,并提出了教材的选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的措施。
  
  一、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
  21世纪的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金融阶段的新特点及新趋势,伴随着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银行经营的理念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型、国际性、复合型、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我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我区现有金融从业人员中这类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这将严重阻碍我区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担负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重任的金融高等教育带来严重挑战。面对新世纪、新经济、新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有必要对我校金融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我校金融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金融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得较高,缺乏特色。
  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较好地考虑金融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地方实际和本校实际情况,定得较高,未能注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金融本科生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2.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未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且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是走“经济学院”模式还是走“商学院”模式之路;未能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分层安排四年的.教学计划,使层层之间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虽也设置了许多新课,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各课程之间的定位及逻辑关系未能恰当地处理好,等等。
  3.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较少,未能注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模糊,与外界联系较少,等等。
  三、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精简内容,优化课程,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原则:(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2)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减课不减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还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3)加强平台课程建设,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建立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教学体系;(4)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强调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6)立足知识传授,注重能力培养,突出素质提升,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体,培养能面向未来世界、把握环境变化、适应工作转移的人才;(7)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8)注重交流技能的培养。
  四、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金融学教育呈现出多头并进的竞争格局,传统的金融学优势专业通过创新极力维持固有的地位,综合性的一流大学依靠学校名牌和综合资源优势抢夺高端市场,一般的综合大学和各种专科性大学遍地开花争办金融专业。对于我校金融专业而言,如何在下挤上压、前堵后追的严峻形势下找到自己的市场领域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校金融学科的基础和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应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定位。因此,我校金融学科的发展要强调办学特色,以差异性竞争策略来获得领先的地位,并将其落实到课程体系设置和具体教学之中。

 结合以上专业定位,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操作和公司理财及投融资运营的基本能力,以及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以及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注重素质教育和原理性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
  在分析了西方国家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应该考虑前述培养目标的界定,倾向于基础性、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参照国外“商学院”模式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和金融发展新趋势的需要,增加一些微观应用课程,进行课程整合,适当归并和改革专业课以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根据这个思路,在对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安排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安排的特点是:(1)能依托我校经、管、法等学科优势,突出金融学科发展中对财经、管理、法律及理工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性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2)把金融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既涵盖现代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又符合国家教委对金融专业的统一要求,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要学习,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3)注重了微观应用性课程,减少了重复设课的现象;(4)以《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为专业基础课,改变了传统的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为专业基础课的观点;(5)体现了教学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六、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教材是教学过程诸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一套规范且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规范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对国外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材的大体模式应该是:21世纪优秀的高等教育教材应是由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编写,被大多数院校采纳,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系统反映现代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方式,并便于教学的新型教材。为此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选择的基本程序是:(1)首选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教材;(2)选择面向21世纪教育部推荐教材;(3)选择省部级优秀教材;(4)在国内没有的教材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选择国外翻译的教材。二是自行编写。选用原则是:选择2000年以后编写的教材;选择权威部门推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