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

时间:2022-11-26 03:14: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思维”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

  论文摘要:语文能力是职业教育中各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而语文能力训练效率的高低,又取决于是否注重了贯穿思维的训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思维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的关系,阐明了阅读如何用思维去渗透深化,写作如何用思维去加工转化,听力训练如何用思维去引导强化,说话训练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去使之提练升华。初步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并贯穿始终的职业教育语文能力训练体系。

论“思维”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

  论文关键词:思维;职业教育;语文;训练   
  
  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基础课程,它要通过读写听说一系列的语文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的水平,使之具有适应将来职场工作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训练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入职场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既使在校学习期间,语文能力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效率,其基础性尤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抓好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是一个大课题。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效果,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这在整个高等教育中似乎也带有普遍性。据最新报道:一项对首都部分职业学院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许多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上不去?问题的关键出在“思维”上。
  “思维”,即思考,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行成于思”,思维的威力是巨大的,社会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无一不是人类思维的结果。现代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亦表明:“培养和训练良好的思维方法可以显著加速智力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独立性等品质上。”思维是能力(尤其是智力技能)的本源与基础,是能力中最核心的要素。所以,要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了思维训练,才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才抓住了“牛鼻子”。以下我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思维与读、写、听、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去引导和贯穿语文能力训练。
  
   一、阅读要用思维去渗透深化
  
  在语文教学的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中,读是基础,是根本,是主导。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训练的份量最多。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由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多种认识活动参与的活动,阅读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反复与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读、识记、理解、鉴赏诸要素,而以概括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却是这些构成要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思维渗透在全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维的阅读活动实现不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无法取得阅读训练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先导。同时,要使思维训练渗透到阅读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学生阅读训练应着眼于从精读与泛读两个维度出发。精读是重要的,北宋政治家赵普曾称:“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指的就是精读的好处。因为高职教育语文课时所限,课内的阅读训练更应重在凭借精读进行启思授渔。所谓“启思”,就是阅读教学训练注重激活学生阅读的思维,并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例如多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结构与意蕴、语言与风格等方面探究“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所谓“授渔”,就是在阅读教学训练中重在授以阅读方法和策略。即按一定步骤进行思维指导,亦称之为“精思”指导。例如:点拨初读、再读、反复读、速读等阅读方式与要领,增加学生在阅读教学与训练中的思维强度,掌握如何逐步深化对作品的内容、写作的目的、作品的中心与思路、文章的线索与段落层次、写作的特点等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乃至提出自己带独创性的疑问。既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又训练其发散思维,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起来,并使学生对整个阅读过程的方法与策略有更深刻的把握,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提高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凭课内语文教学这些课时是不行的,必须引导学生在三年大学生活中进行课外阅读,将精读中所掌握的策略举一反三运用于自行读书,即指导学生进行泛读。所谓开卷有益,鲁迅说的“随便翻翻”,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读书要广。怎样启迪学生在泛读中的思维呢?首先要思考的是宏观上的“量”的问题。“吾生也有涯”而“学海无涯”,三年的学校生活,到底要怎么读、读多少?值得深思。事实上,“会思考”的人就“会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类:哪些是必读书?哪些是应读书?哪些是可读书?哪些是拒读书?一般说来,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名著名篇应纳入必读、应读范围(尤其是名著,在阅读对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正规的报刊杂志和其他健康书籍,可纳入可读范围;不健康的、内容无益白耗时间的书,应坚决拒之门外。对于学生的阅读量,名著名篇一般提倡十倍于教材左右为宜,太多,不现实,太少,总体效果会打折扣。定下了量,就要思考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现实条件,分阶段地精选一些中外名著来读。这种在宏观思维指导下的泛读,不仅能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还为毕业后的阅读定下了方向。此外,阅读中必要篇章的背诵,朗读能力的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等,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训练步骤,通过实践——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使水平不断提高。
 二、写作要靠思维去加工转化
  
  写作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通过高职教育后绝大部分学生要进入职场,从事应对公文、商务、应用的文牍工作,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承担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任务。而从目前高职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学生这方面的素养先天不足,能力很差。对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予以强化。如何在较短的语文课中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能力?关键仍然需从写作思维训练入手,让学生依靠思维去加工转化写作素材。从写作的规律来看,写作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的全过程必须完成两个转化:在实践活动和生活中经过思维活动,由摄取、感知客观事物转化为“认识”;“认识”产生后,又经过思维的加工,通过语言的表述,由“认识”转化到“表达”。思维活动是写作能力结构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两个转化中,“思维”都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思维训练为抓手。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教师很有必要把握“转化”的精髓:以思维促训练。在第一个转化中,要指导学生在掌握应用文牍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对生活、生产中的事物多观察、深观察,然后多思考、深思考,使产生的认识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在第二个转化中,要引导学生将写作素材进行细密的思维加工,进行分析和综合,概括和想象,再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个“思维加工”包括如何突出中心,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用词妥当、语句通畅、文章规范等。目前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的确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有一些人在写作上发展不平衡,某种文体写得好些,另外的文体就写不好,这种偏向实际就是“思维的偏向”。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5]我们的学生当然不能样样精通,但对一般常用文体的写作却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难以适应将来职场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对部分偏写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首先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写作速度的训练,其实基本上是思维速度的训练;既使是写字和书法的训练,也同样要对字的笔画起落、间架结构、章法安排、风格气势去分别思考、记忆,训练的效果才会提高。
  
  三、听力要凭思维去引导强化
  
  听,在职业教育各专业学科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听讲课,听实验操作要领讲解,听学术报告,听发言,听录音,听广播等等。而听力的训练,又主要靠语文教学来完成。常见这样的情况,在听完一场学术报告或讲演后,有的同学能抓住要点,比较准确地归纳其内容,甚至还能通过音调听出弦外之音;高职院校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听记能力尚可,但也有部分学生听记不得要领,把握不了主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思维没到位,是“用心”听了和“没用心”听之故。
  在高职语文教学与训练中,要强化学生听记能力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般的听力水平,经过多年学校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听记常识。之所以在上述活动中听而不明,关键是心未静、思未行,悟未明、理未清。所谓“心未静、思未行”,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用心,就是思维活动没有积极参与:即没有认真专注地进入从听音辨义到理解,到重点注意和记忆的听记过程。这需要在教学训练中加以引导,以强化养成良好听记的习惯。所谓“悟未明、理未清”,是指思考和领悟、分析、判断、归纳、评价、鉴赏达不到一定的程度,这应是高职语文“听”的训练重点。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听”时,可先进行思维集中专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迅速准确地辨别语音,领会其内容,然后重在训练学生如何领悟、提炼所听语料内容的实质、言外之音,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教师要抓住听前、听时、听后三个环节进行思维的引导、启发。要引导他们如何把握话语的内在逻辑,边听边思考、想象、判断、归纳。这样,以思贯串听的前后始终,就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听得进,听得准,听得懂,而且会反过来大大增强听的兴趣,极大地促进听力的提高。
  
  四、说话先练逻辑思维和语音的规范化
  
  高职学生毕业后走向职场,需要与各方面的人员进行交际,需要有一定的说话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说话,指能有观点、有内容、有条理、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表述自己思想感情和对问题的见解。提高高职学生的说话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与训练的任务之一。
  说话是言语运动,是人们将内部语言借助词语,按一定的语法结构转换成言语的过程。这种言语运动离不开思维,思维活动的优劣决定着说话能力的高低。因此,说话和思维的关系甚密,学生说话能力的高低之分,基本上来自思维的水平及这种水平的发挥。各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几乎都要求学生能够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要求说话能够有中心有条理,语句正确,简明扼要,用词恰当,语言通畅。这不仅是在校进行专业学习,讨论发言,参加演讲、辩论及日常口语交际等的活动需要,更是走向社会、走上职场后能否胜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开放的、多元的、高速运转的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需要。国家语委对普通话的等级标准分得很细,学生讲普通话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把语音读准、讲准,这看起来只是口齿训练问题,实践中证明还是思维问题。同是一个地方来的,为什么有的学生比较快地纠正了讲普通话时的家乡方音,有的却总纠不过来,或者进步极慢?因为聪明的、爱动脑的同学并不死记硬背,而是先去找出家乡方音和普通话发音中的对应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练起来当然是事半功倍。而不动脑,只会被动地、机械地练习之人,却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要做到说话有中心有条理,语句正确,用词恰当等基本要求,没有逻辑思维参与又是不行的。学生都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高职语文教学与训练要抓住这个特点,把“说”的训练首先放在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归纳及如何严密推理的方法,把这种思维训练贯串于说的训练中,学生说出来的话才能中心明确、条理分明,准确、生动、流畅。这样,在思维引导下的说话训练,经过反复循环,就会产生螺旋式的上升,使说话的能力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读写听说都离不开思维,且思维的参与对这四种能力训练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如果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来构建高职语文教学与训练体系,必然会提高职教语文能力训练效率。读写听说四者,读听是吸收,是输入;写说是表达,是输出。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无论对输入的效率还是输出的效果而言,其中起主导性作用的,是思维参与的力度。故重视、精心设计思维的参与,使阅读用思维去渗透深化,写作用思维去加工转化,听力训练用思维去引导强化,说话训练先练逻辑思维和语音的规范化,这对职教语文能力训练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思维”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相关文章:

数学活动中的思维训练08-25

论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04-15

论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论文08-26

试论语文课程中的思维训练08-19

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08-21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读讲精练的思维训练08-22

思维训练在动画设计基础教学中运用论文04-20

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量化设计08-30

论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08-09

加强语言训练 促进思维发展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