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2-12-03 00:19: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教师严格要求课堂秩序,变换上课节奏,鼓励学生学习,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篇1

  论文关键词:教改 听说课程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掌握语法、阅读能力和词汇量的提升,听说课程经常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虽然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合理意义和必要性,但是的学习绝不可能脱离实际运用,单纯的卷面考试成绩的局限性也早已为人诟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就听说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1. 部分高校开展的教改方案简介

  1.1 分层教学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开展的是基于分层次教学基础上的“听、议、讲、辩”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利用一节课的前半课时或后半课时的约20分钟时间进行训练,每周2—3次。具体步骤:第一步,先播放准备好的听力资料,约2—3分钟,必要时可播放两遍;第二步,就听力资料事先准备好不同层次的几个具有启发性、概括性的问题,学生分层次就此讨论,时间约5—7分钟;第三步,几个组推出代表发言,概括复述讨论内容,时间约5—6分钟;第四步,未发言的组或任意学生可对发言者提问质疑,发言者可回答辩解,时间约5—6分钟;最后,教师简要点评。采集的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口语部分的成绩总体呈递增趋势。

  1.2 分层

  以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该校最有特色的做法是对学生分层管理,即按照学生的英语能力,分为快、中、慢班。此外,该校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具体做法是,除了在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中增加了英语听力的考核分值外,在过程性评价即平时成绩中用10%的分值作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并将其计入期末考试的分数。

  1.3 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李佳老师以2006级商务英语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研究,时间为一学年。具体做法是:听力资料播放前先进行听前讨论,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让学生在听前充分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然后通过一些与听力内容相关的问题及练习,训练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发散思维;最后由教师作听后。

  1.4 任务驱动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武汉科技大学盛婧老师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即课前布置听力任务,课堂检查,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课时。而教学内容除教材外,还大量采纳课外的视频和音频。课堂活动根据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进行变化,涉及口语表达的可以进行“retelling”、“brainstorming”和“presentation”,考核上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和成绩的监控与纪录。

  1.5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教学改革

  浙江义乌学院外语系的方亦飞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依托义乌这座国际化的城市,通过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外商访谈、参加和组织国际社区的各项联谊活动、为各类会展中提供志愿者服务、为本地商户或外商充当或导游等等,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差距,同时也增强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信心。

  虽然以上各种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各有不同,但在评估方法、重视语言应用实践以及进行课堂教学延伸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努力痕迹。相比之前的教学模式,这些教改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改革的效果来说,具有激励作用和参考价值。(方亦飞,2009:106)

  2. 我院教改的具体做法及内容

  我校外语部的听说课程经历过“设立—取消—重新设立”三个阶段。早期曾专门开设听说课程(实际名称为“英语视听说”),彼时理论课每周二次四节,听说课程每周一次两节,比例为2:1。教材采用过《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和《走遍美国》等,总体上课堂活动的安排自由度比较大。后来取消了专设的听说课程,而主要由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安排听说方面的训练。由于当时学生的毕业资格与是否通过PET挂钩,所以基本上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听力考试部分为主要内容。

  在我校此次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中,听说课程的重要性和课时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材

  为适应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与之前不同的是,听说练习的内容与精读教材是编写在一起的。以《土建英语》为例,本书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Reading A、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B、Writing、Project、Vocabulary、Grammar以及A Glimpse of The Greatest Buildings等八个部分。教改之前的教材侧重训练日常及商务中的交流能力,教改之后的教材则立足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环节或场景进行设计,目标是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仍以《土建英语》为例,八个单元的听说部分标题分别为:Discussion about Feasibility(可行性研究)、Negotiation of Contract Terms(条款谈判)、Construction Progress Report(施工进度报告)、Discussion about Safety Issues(安全问题)、Purchase of Building Materials(购买材料)、Inspection of Electrical Systems(电气系统监测)、Inspe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给排水系统监测)、Selection of Plans(方案选择)。此外,在配套的形成性评估手册中的每个单元里还安排了听力练习,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2.2 课时及班级规模控制

  我校目前采取大小班制度,未来有望实现全面小班教学。大班人数约在80人左右,以语言点学习为主。小班人数不超过40人,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为1:1。这样不但从班级规模上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在课时比例上也较从前大为提高。

  2.3 中外老师合作教学

  具体做法是由中教和外教各自承担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中教和外教合作沟通教学事宜。以《土建英语》为例,中教老师除采用教材上的听说练习内容外,还利用网络上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视听资源,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又向学生展示了实际运用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口语方面的练习。外教老师的课程侧重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是给非英语专业学生接触native speaker的机会,改变学生对中教老师的依赖。

  2.4 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比重加大到占期末总评的60%。而在教改之前,平时成绩只占30%。

  2.5 校园建设及支持

  自开展职业教学改革以来,我院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开办校园电台、发行英语报、校园英语大赛以及各学院学生会举办的英语角等活动。每学年在新生中由任课教师推荐口语及程度较好的同学参加学校选拔,选上的同学可参加与其英语特长有关的培优班,或由学校推荐参加各类英文大赛。

  2.6 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的教学一直注重“结合”。作为一门基础课,我院外语课的工学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以“够用”为标准;

  (2)教学内容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

  (3)未来条件许可时,进行公共外语课程与工作的结合,如与专业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实训室教学、学生兼职时给予适当的语言训练及等。

  可以说,我院职业外语改革为“工学结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以往的听说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固然有一定的帮助,但受教材和旧有教学思路的束缚,对于“工学结合”这个目标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虽然通过学习后能掌握一般的日常对话和简单的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但放在各自具体的工作背景中,经常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捉襟见肘的感觉。以我院汽车学院为例,该院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汽车、客服、汽车、汽车租赁、机电维修以及类岗位,又如建工学院的同学未来则可能从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设计、水务运行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符合职业发展需求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学生在毕业前均在市内各类企业实习,而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许多工作岗位对于英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借助职业外语改革,依托各院系各自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任课老师对于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外活动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3. 师生反馈及问题

  最普遍的反映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过通过近两年的运行,也发现下列因素会从不同程度影响这次教改的效果,需要加以重视和设法解决。

  3.1 公共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我院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由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素质英语等课程组成,其中前两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后两门为选修课程。按照目前职业外语改革中行业英语的分类,主要有:设计英语、化生英语、经贸英语、医护英语、土建英语、IT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以及包装印刷英语。因此,公共外语任课老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继续的要求相比从前更具体、更高。此外,通过几个学年的磨合,各专业群任课教师的稳定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除教师自身加强自学外,在学院层面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是非常必要的。

  3.2 公共课教师与外教的衔接问题

  中外教合作教学是一个需要磨合和不断改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外教的作用存在变数。外教自身的教育背景是一个因素,在非英语专业广泛开设外教课,外教的需求增加了,而学校聘请外教的途径与招聘国内教师相比要有限得多,有时需要作一些让步。另外,对于外教授课内容和方式的监督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外教上课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要超过国内教师。最后,中教和外教的沟通配合程度对于课程进度和衔接也有直接的影响。

  3.3 公外学生听说能力基础的现实情况

  以我院为例,深圳本地学生的语音普遍较好,外地生则有不少笔试成绩强于本地生,但发音和表达流畅方面不如本地生。虽然教改后听说课程的总量和比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总体课时仍然有限,如果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所需要的时间是目前学时和教学内容很难满足的,而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学生后续的听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3.4 教材以外视听资源的选择

  教材中的听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程度以及专业方向的不同,任课教师一般都会适当增补一些教材以外的视听资料。以建工学院的建筑电气和物管两个专业为例,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利用网上搜索到的“魔术房屋”视频(一座拥有大量高科技因子的房屋,如隐形门禁、一个遍及全屋的触摸式屏幕,可以管理照明、安全系统、空调和视听资料库,还有诸如指纹解读器、运动感应器等),在开展听力练习的.同时,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而针对物管专业的同学,网上的房地产英语系列与物业管理英语同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要获得这些针对性更强的视听资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积极搜索。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链接在课外学习。网上还有大量优质的视听资源,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两个相对资源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合适的网站,一些网站上面的听写练习对于学生是很好的课外练习。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不可能与网站相提并论,所以网站上的资源对于教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但是,具体选择何种材料由任课老师决定,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班级之间很难达成较为一致的安排,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另外,外教经常也会向学生提供一些视频,但有些视频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关联度是否密切,针对性和难度是否合适,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进行管理控制。

  3.5 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听说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就是要先解决“量”的问题。按照目前听说课程的课时,对于这个“量”的贡献比例是有限的。客观地讲,课堂教学环节里,任课教师除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内容外,一个主导思想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对学生课外的学习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和督促。如何在专业课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各自不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决心和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都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弱。从此次教改的目前效果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前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课堂参与程度较好,如果任课教师能对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跟进,学习效果应会更为明显。但大学教育毕竟不同于中学教学,“耳提面命”不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跟踪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方亦飞.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9(2):106.

  李佳. 参与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2009(1):209-210.

  刘明. 理工科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27.

  盛婧. 任务驱动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2010(1):89.

  张小飞.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社科纵横,2009(8):177-178.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篇2

  翻译是高职外语教学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高职翻译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是适应现代课程培养目标、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现实、适应当下网络信息化办公、满足学生就业实际的需要。通过吸收国外最新教学理论和翻译理论,近年来,国内的高职外语翻译教学在理论上更加倾向于从语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待翻译行为,但这种更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滞后性。为此,笔者拟以应用德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为例,提出一些翻译教学改革建议,并以一个翻译任务为例,探讨改革建议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效果。

  教学改革建议

  照顾学生学习心理,坚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高职层次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外语教学特别是小语种教学必须避免求全求深。以高职应用德语专业为例,作为一门从零开始学起的外语,在有限的2年半的学习时间里,很多学生仍旧处于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的阶段,学生能达到的语用水平有限。指明中外文词句的互相转换、传授翻译技巧的翻译练习形式单一,氛围沉闷,且构建于语法与词汇基础上,高度依靠学生个人的外语水平。在课堂实践当中,学生对翻译练习往往存在比较大的畏惧甚至是抵触情绪。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实现翻译教学中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需要教师的耐心和主动适应。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c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为依据,教师应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自信心缺失和焦虑情绪等因素,降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另外,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淡化直接的词句分析,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在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上,由于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能力应付职业实际中的翻译问题,德语翻译是高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学生直接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所以,教师应明确应用德语作为初级专门用途外语学科的定位,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市场需求保持敏感、客观的认识,开发对应的翻译情境训练。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应用德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集中于外贸、电子商务等方向,具体包括翻译介绍产品信息,通过E—mail、电话等与客户沟通,进行展会现场翻译等工作内容。要求教师能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向导,在内容上大胆摆脱教材的传统安排,任务布置尽量向实际工作靠拢。根据学生的就业范围,设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文体的应用型翻译任务,在学生的语用水平上开展翻译训练,提供对应的翻译策略。

  转换翻译策略,将翻译行为纳入社会交际的大视野 交际意义下的翻译不仅包括翻译的文本,还应包括整个翻译流程的参与者与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翻译客户/对象委托、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选择、翻译结果呈现、翻译效果反馈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际效果等因素应更多地被考虑到。如在ebay进行产品上线的.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能够以突出鲜明的描述和夺取眼球的图片设计等手段提高网页点击率,最终实现的翻译成品应该包括相关的网页设计、广告学上的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一个完整翻译任务的具体情境,指引学生在社会交际视野下看待自身的翻译行为,不再停留在静态的文本层面,而是要综合语言内外的诸因素,追求译文在交际活动中具有的对应功能。

  重视资料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在翻译过程中的培养和应用 在资讯发达、知识更新迅速的网络时代,让学生依靠大量记忆和背诵句型提高翻译水平的做法既显得“一厢情愿”,又效率低下。利用强大的信息媒介和互联网搜索、获取、整理信息为己所用,是每一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另外一个现实是,汉译的德语资料目前仍较为贫乏,而已有的书籍资料也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因此在查找资料时,德语相比英语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出很多。教师应该从认识上让学生明确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搜索、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现代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借助和使用工具,灵活利用所有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珠三角”地区学习德语的高职学生就业范围一般是外贸私人企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要处理的往往是某种专业领域的词汇,如电子产品、玩具、模具、汽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特定的专业用语和表述方法,课堂上无法一一囊括。学生只有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接触到这些内容,他们往往需要先学习相关的中文资料,再谈翻译问题。这时教会学生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世界性加工工厂的出现和标准化的不断实现,使得各种语言都有描述产品的对应表述,这种翻译策略即应建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电子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专业德汉、汉德词典的帮助,通过恰当的检索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完成翻译,而具体的翻译材料本身只作为一种学习载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应以传授翻译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重。但需注意的是,网络信息未经检验,讹漏较多,应尤其注意甄别。

  个人综合素质、职业素质与外语能力并举 现代外语课程教学围绕着学生利用外语进行应用型交际的总目标展开,分为语言能力、内容—认知能力和社交—情感能力等不同的层面。反映在翻译课堂上,除了语言层面上的知识传授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素质,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判断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在教学上应能够给学生提供共同讨论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可以采取小组形式的任务式教学,既可活跃气氛,同时表达意见、统一意见的过程对学生也是重要的锻炼。通过对复杂句、难句的讨论分析,尝试多样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化抽象学习为经验式的学习,化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反思性的学习,化个人学习为小组学习。这种形式可操作性强,学生可经由交流克服个人思路的狭窄;在心理上学生不需高度集中在语法与词汇的转换规则上,这样,既可释放学习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使教师从课堂“传授者”的位置上成功退下。德语专业高职毕业生今后从事的翻译工作往往是以网页编辑、与国外客户邮件的往来为主,工作过程较为枯燥,需要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的职业素质。除了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等一般要求外,尤其看重学生细致严谨、勤于学习、诚信守时、踏实肯干等素质。这些都决定着毕业生今后能否在工作上获得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地将这些要求传达给学生。

  转换翻译评价视角 因为理解的偏差和表达的多样性,翻译表达的可能性很宽泛,在交际背景下看待翻译行为时,考察范围可扩大到整个翻译过程,而不仅是一个固定的翻译文稿,这就必将带来翻译评价转换的问题,应转换功能语用学上的“等值(?魧quivalenz)”观念为“合适(Ad?觌quathEit)”观念,从交际达成的效果上综合考察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在中西语言的语法和句法表达差异极大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以意义段为单位,以成功交际为标准,淡技法、重信息。对因用词不当或诸位搭配不当产生的错误,教师除要进行一定的总结,纠正错误之外,还要使学生自己领悟文化差异之中存在的语言表达差异,抛弃中国学生易犯的按照语法对应关系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

  翻译教学任务实例

  现以如下翻译任务为例,具体解释以上建议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某公司欲告知其德国客户关于中国移动在该地区电话套餐的相关收费信息和办理方式。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组,讨论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并限时交出德文译稿。

  因未直接给出需要翻译的文本,学生完成本翻译任务的步骤应该包括:

  (1)通过小组方式确定翻译范围,找出所需要的翻译资料,即中国移动在该地区关于手机套餐的商品介绍、办理方式信息。

  (2)分析译文对象的需求,进一步明确需翻译的文本。这要求学生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筛选和增补内容。而中德两国间移动通讯的体制与机制均有所不同,除去一些基本信息外,还需对德国客户不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

  (3)小组内进行翻译策略、任务分工的讨论与确定。

  (4)信息搜寻、试译、讨论和修改。

  (5)接受反馈。在教学中可由教师担任审核者的角色。

  (6)定稿、翻译呈现。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找到灵活可行的翻译途径,值得应用的方法包括:

  (1)查询德语相关移动运营商主页,对比阅读。通过对相同内容的对比阅读,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中德翻译远不是词句对应的转换,两者在句子结构和表述方式上均有明显的差异。

  (2)借鉴英语的表达方式。德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而英语与德语的亲缘关系很近,英语与德语的句子基本可进行对应式翻译。鉴于中国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通过网络检索相关英文网页,可省去直接汉译德的转换难度,避免学生由于查汉德词典、硬套句式产生的错误。

  (3)利用Google、Yahoo等多语种搜索网站的语言指定功能,选择关键词进行搜索。

  通过搜索网站,查阅相关词汇,可增加学生对于德汉两种语言用法上差异的认识,学生可能出现的翻译和德语地道表达举例如下:“资费标准”:Tarifübersicht,而不是Preisstandard;“套餐内包含”:Optionsleistung,取代im Paket enthalten;“超出套餐部分”:nach Verbrauch der Inklusive Datenvolumen,而不是berschüssiger Daten;流量封顶Volumengrenze,代替die maximalen Datenvolumen。

  “全球通客户默认开通‘标准资费’;神州行、动感地带客户默认开通‘日套餐’”一句中“默认开通”的说法比较不易描述和表达,经过学生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分头试译,以及对德语电信供应商网页的对比,最终确定了以下较为灵活和恰当的处理方式:“Wenn GPRS—Verbindung entsteht,ist den Kunden von GoTone automatisch nach Standardpreis zu berechnen,bei Kunden von M—Zone und Easyown das Tagespaket zu aktivieren。”某些句子主题接近,可以借鉴和套用相关句型,用以表达汉语中的相关意思。如“上述新套餐的资费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届满,若我公司与客户双方均未提出异议,本套餐资费自动延期”一句,完全可借用德国电信运营商网页上的类似表达,试译如下:“Die oben genannten neuen Tarife gelten sich für ein Jahr,verl?觌ngert sie sich jeweils automatisch,wenn kein von Kunden oder China Mobil erhobener Einwand entsteht。”

  在这个翻译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从确定翻译文本开始,都在进行自主思考和摸索,摆脱了依靠汉德词典自行翻译这种既耗费时间精力,也往往力所不能及的老套路。借助网络已有资源确定相关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强化了学生在翻译时借助网络的趋势,也使表达更加地道。相应地教师在对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也可完成从注重某个具体文本到注重翻译过程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灵活的翻译观。

  综上所述,翻译课堂教学应更加着眼于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翻译拟真任务中边练边悟。在开放课堂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不可随意发挥、将翻译标准过分相对化。应根据不同地域、专业就业方向、学生学习特点等提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和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篇3

  摘要:该文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情况,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如何适应黑龙江区域经济形态转变的角度,对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期望对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

  随着黑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要建立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基础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唯有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才可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1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与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分析

  1.1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改革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仍处于粗放式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形态,高度依赖区域自然资源和能源。近年来虽然依靠投资带动,依靠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有所下降,可是经济增长方式依旧未能摆脱以粗放型方式发展,依赖资源型发展比例过高。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水平较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促使黑龙江省经济转而走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之路。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和旅游业、信息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大。社会消费品及零售业总额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

  1.2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分析

  从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来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在诸多方面出台改革方案就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对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如何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的人才如何能够适应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都将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就目前的外语教育改革形势,学习高等职业外语教育培养目标,阅读并搜集相关文献,发放调查问卷、对比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作为重点,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撰和考试模式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高职高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将研究的五大严峻课题:一是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面临转型,伴随而来的是产业调整、产业升级等迫切解决的问题。急需高职高专院校担负起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责任;二是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得高职高专院校需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具备既能为地方经济服好务,又能为服务于国际市场的能力;三是社会大众迫切渴望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希望赢得在国内、国外劳动力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使得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站在更高水准的教育平台的历史使命。并向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教育服务,输出更优质的教育人才;四是高职高专院校对搞硬件基本建设、规模扩张发展、内涵建设提升大都比较重视。对于如何突出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特色发展迫在眉睫。如何使高职高专院校从全球职教体系的环境下统筹未来的发展,将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五是经济对外开放,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给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贸易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涵盖高等职业教育对外联合办学、与国外先进教育机构竞争等诸多方面。以上5点都涉及到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并寻求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课题组直接研究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如何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项目应用前景广阔且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3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服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

  教师严格要求课堂秩序,变换上课节奏,鼓励学生学习,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建议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活用教材,简化教材,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活动,做课堂的主人,同时加强教学课堂管理,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要设立分组积分评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且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有耐心、试着和学生交心,换位思考,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黑龙江省高职院校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外语教学改革个案研究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服务全体学生、服务黑龙江区域经济、服务行业的办学宗旨,在发展中坚持外语教学改革,行成了比较实用的外语教学改革方案。

  4.1教材建设

  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根据学院学生外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内实行隐性分层教学,重新编排组织教师编写适应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英语教材。教材每年度重新编审,实用简单。学生英语等级过级率逐年提高。派教授各专业英语的教师深入所教授专业与专业教师研讨。参与专业实训和部分实习项目。专业英语教学切实为所教专业服务。探讨编纂符合所教工作流程的专业英语教材。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贴近学生日后工作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2转变教学理念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的条件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理念要以尽可能地满足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岗位需求并切实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宗旨,根据就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并且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英语能力水平唯有在职场环境中体现出来。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倡工学结合。那么英语教学也要与之呼应。英语教学要与高职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与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放弃以知识的相关性进行教学而不是根据职业工作的相关性进行规划的教学理念。

  4.3教学内容与形式

  适应黑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教学改革一定要把与未来学生就职的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编排到英语教学中来,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力求英语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高职英语教育务必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悉心培养学生具备较高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突出职业特点,课堂教学模拟职业相关任务,遴选的教学资料符合企业单位用人标准,符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实践性和任务型教学,指导学生模拟工作场景展开教学,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在职场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务必保证学时在相关职业的教学实训基地现场展开,使学生利用实训环境培养专业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4.4专业英语服务专业学科建设

  专业英语教材大多学术性强,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能力薄弱,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课文中专业词汇难,语句长,课文内容与所学关联不紧密并缺乏趣味性。为了培养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高职学生以其能够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和社会需要,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强化职场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确保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具备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和用英文组织沟通的协调能力。专业英语课程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避难就易,尽量与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交叉和结合,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确保教学质量。

  4.5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借鉴成功经验。英语考试评价体系可采取“积分制”。每课一个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总成绩是平时成绩积分。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5结语

  本研究理论研究及实践证明相结合。该项目调查黑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校本教材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论述了如何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一些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的改革方面做了大胆的实践与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且有成效的课程改革经验与做法,这些做法对探索黑龙江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推动黑龙江省外语教学改革,提高黑龙江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效果,服务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方义.“新常态”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形势与对策[J].统计与咨询2014(6).

  [2]倪维芳.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3]张楠楠,孙连双.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与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大学俄语听说教学改革探析06-14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08-22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04-22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08-05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考06-06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08-25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04-11

林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08-02

试论徽商精神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06-10

对加强高职院校社科教学实效的探索和思考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