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职业院校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3)

时间:2020-09-09 09:25: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生态学视域职业院校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4.学校的镶嵌多维化生态情境。学校生态是指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种种因素与因素,学校生态环境也是复合生态环境,学校生态环境与生态主体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以此构成学校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学校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活动——环境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学校生态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其中人文环境又可分为环境、情感环境和规范环境等。可见,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处在一种镶嵌多维化的复合生态环境之中,其实施效果与这些相互作用的环境因子密不可分,另外,由于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项目情境、教学情境、职业情境等的创设,因此,就运行生境的创设而言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更多的注重环境的情境性,创造出与模式相契合的镶嵌多维化的生态情境。就物理环境而言,职业院校应注重教学场所的模拟性与真实性,加强校企合作,加快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力争通过实训基地、多媒体电教设备、校办工厂、模拟车间、“一体化”实验室等来为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适切的物质情境条件。就人文环境而言,一是要求教师创造开放、体验互动、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感氛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强化实际工作情境与学习情境的关联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情境状态下学习;二是要注重包括教风、学风、班风在内的规范环境建设,为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运行创造一个契合的适应性运行土壤。

  (二)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实施之生态性情境诉求

  1.践行“生态位原理”,创生有序、互动性的教学情境。生态位原理是生态学上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研究生态群落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基础,其中“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生物群落或多维空间之中应有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生态位上的物种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一种物种生态位的变化会通过一定的生态链而引起其他物种生态位的变化。在教学这一生态系统内,教师和学生对各自“生态位”的正确把握是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的基础,因此,在职业院校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找准各自的“生态位”,优化教学生态。从教师角度而言,首先,教师应树立学生为本、学生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实践体验以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来学习知识;其次,教师应不断改进及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的“垄断者”、“决裁者”、“唯我独尊”的角色过度到“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与环境保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再次,由于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对主题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项目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扮演好教学情境创造者和学生心理者的角色。因为学生只有在接近真实的职业情境环境之下,在愉悦情感的体验之下才能对项目主题工作任务进行合理而正确的分解,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应充分扮演好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学学习的合作者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协助者的角色,在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中,应主动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与体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对项目主题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重构学习,以此来建构理论知识、习得行动知识,生成与社会要求相吻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2.规避“花盆效应”,架构开放、实践性的教学情境。生态学上,花盆效应也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首先,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花盆中的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生态幅变窄,生态位下降,这些生物对生存条件极为敏感,经不起风吹雨打,雷电雪霜。同样,“花盆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存在。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一般都是在近乎封闭的“花盆”般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人为地把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进行的是一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教学,只注重认知、理解、继承、掌握,而忽视应用、实践、经验、过程、方法及创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进入社会,无论是在职业生活、学习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比较稚嫩与脆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补习与适应过程,这严重违背了的目标与宗旨,因此在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中,为了力避“花盆效应”,加强开放、实践性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的情境化设计。通过对来源于真实职业工作领域的项目主题任务进行学习情境化的重构、引入和创设、营造具有模拟性与真实性教学场所等途径来恢复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经验之间的实然联系。

  (2)加强实践性、开放性教学。职业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电教设备、校办工厂、模拟车间、“一体化”实验室等实践开放性教学的场所设施建设。

  (3)实施立体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一是实行评价项目的多元化,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表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在校学习与校外的评价结合起来,并更多的强调过程方法、实习表现及能力的评价;二是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的综合测评由教师、同学、实习单位、学生自己等联合起来进行评价。

  3.析透“耐度定律”,建构适度、弹性化的教学情境。耐度定律是生物学家谢尔福德于1911年提出的,指的是每一种生物体都有其生存的诸多因子耐度,也就是忍受度,任何一个因子处于生物体的承受力之外,都有可能造成生物的毁灭。耐度定律启示我们在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遵循最适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生态因子均处于学生的承受范围限度之内,以达到节约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效益的目的。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的指导要适度、适时。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以及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实践问题及困难时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指导即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过大,教学活动将会失去控制,学生的学习将会失去方向,浪费时间与资源,而如果教师指导过多或过于频繁,那么教师则绝对控制了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彰显,违背项目主题式教学的初衷。

  (2)教学任务的数量、难度要适度。在教学任务的数量方面,教师不仅应将任务量控制在大多生的共同耐度范围之内,而且还应因材施教,对偏离耐度范围平均值的少数学生有针对性的安排适合于他们的任务量,彰显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生命观和平等观。在教学任务的难度方面,教师应将任务的难度控制在“最近发展区”之内,处理好学生“量力性”、“可接受性”的耐度下限和“高难度”、“高速度”的耐度上限之间的关系,贯彻好最适度原则。

  4.诉求“活水效应”,创设流动、发展型的师资情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现象与原理,“一潭活水效应”就是将这一生态学现象与原理运用到教育研究所得出的一条重要原理。以生态学中的这一原理分析教师,就是要求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必须是“一潭活水”,不仅要有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足够多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新科技的需要。由于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体系,以来自真实职业生活中的主题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而设计运行的,因此,该模式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操作,而且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已有知识,掌握本专业的最前沿知识和最先进技术,以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到能适应与满足企业及社会发展性需求的知识技能。教师要变成“一潭活水”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从教师自身而言,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参加专业领域的学习进修、企业实习,以紧跟科技发展,生产技能更新,在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把最新的专业理论及技能带给学生。

  (2)从职业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人才双向流动制度,为教师下企业学习新生产技能提供物质与精神奖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经常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才为学校教学提供指导帮助。


【生态学视域职业院校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1.生态学视域下英语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2.生态学教学模式论文

3.谈谈工商管理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4.会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5.体验式教学下教学模式论文

6.案例教学与项目式教学对比论文

7.高职法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8.技校法律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9.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