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语文教育与创新意识

时间:2021-03-28 10:50: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析语文教育与创新意识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张扬个性;创新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时期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入手,以实证和归纳的方法,对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化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素质教育观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似乎已经成为教学法则。但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素质不断提高,这种授课的方式只会落得“老师讲得天花欲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结果。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创新意识,实施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使课堂达到省时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动”起来,还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语文教学中的人本理念,也就是强调人的培养、关注个性发展。语文,最关键的是言语体验,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课应尊重学生言语实践亲历和亲历语感的积淀,让学生在独立自由的写作中表达个性化的思考、感悟,在广泛的阅读中体会语言的奥妙。学生不能被当成一个用来灌输知识的容器,也不能被当成一块毛坯,用来机械加工成什么器物;更不能被当成考试机器,用来应付考试。老师应当在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主动求知,独立思考;不盲从,勇于质疑,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判断和选择,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并能激发他们潜能的环境。
单有观念上的创新,如不实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取得成效,必须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教参、课本或前辈的经验,很大程度上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人非圣贤,难免会有疏漏,使用时,贪图方便或出于崇拜而不加以辨别就将会谬种流传。因此,需要我们独立思考、评判,且敢于破旧立新,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赋之以新意,这便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当然这里强调的否定旧说绝不是盲目的,应是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后采取的行动,质疑不等于怀疑一切,千万不可打着创新的幌子否定一切。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并做到使教学手段丰富、新颖,有独创性,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五人墓碑记》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在讲台上放一个天平,在天平的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上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上众多凡夫俗子或者高爵显贵却贪生怕死者,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教师这样做可谓别出心裁,手段新颖富有独创性,学生们兴致勃勃,思维的闸门被一下子打开,大家各抒已见,课堂上气氛便会活跃。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较快地进入情景,很快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个性,在语文教育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必须要用动态的发展的[光去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为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在学生的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挖掘出来后,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下功夫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的个性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信心。
彰显学生个性,必须尊重、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在讲到《祝福》中祥林嫂死因时,许多学生提出了种种富有个性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被环境迫害而死;有的认为是被流言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这些独到的见解,哪怕有些是错误的,教师都应鼓励,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对某些错的看法,老师可以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这样他们可以大胆地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潜在的创新意识。

三、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创新意识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教师授课从原来的三尺讲台、三寸粉笔到现在的小黑板、录音机、投影仪,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例如:在教《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时,为使学生准确把握鲁迅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鲁迅送书给白莽;(2)柔石睁大[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3)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4)柔石与白莽同时被捕;(5)柔石在狱中学德文;(6)龙华枪杀烈士现场;(7)鲁迅提笔著文;(8)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 再配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一幅画面,伴随着雄浑的旋律,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讲解,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感情基调的感受。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完善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语文教育富有生机与活力。

四、培养创新意识的具体操作方法。

1. 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广泛汲取知识的琼浆,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的涵义。语文的特点是厚积薄发,创新意识的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如此,它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知识底蕴而谈创新就是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
2. 让学生养成辨论的习惯。思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日常教学要着力培养。训练中可以以社会热点话题为辨题,让学生展开论辨,在唇枪舌战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新的思想认识就会就此产生。当然,这样的'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期强化全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定期安排质疑答疑课。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每周尽可能安排一节质疑答疑课。先由学生互问互答,解决不了的可由老师回答,但应给学生以补充发挥的空间。教者可以提些有争议的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