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影响的论文

时间:2020-08-02 11:39: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讨论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影响的论文

  从音乐发展史上来看,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作品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 体现着贝多芬在三个时期的创作中对命运、音乐、人生和真理的思考与创新。贝多芬早期作品深受海顿、莫扎特、克列门蒂等人的影响, 存在比较明显的模仿痕迹。到了中期, 他逐渐摆脱了早期的创作理念, 开始挣脱旧有的奏鸣曲模式, 创造性地采取扩展连接部、以及运用力度对比更加夸张的手法, 充分展示了贝多芬伟大音乐家的潜质。

讨论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影响的论文

  进入人生晚年的贝多芬经历了命运的种种磨难而越发展现其对生命的内省与哲理思考。他年轻时就崇拜巴赫,一生都在研究巴赫,他继承巴赫赋格的创作特征并将巴赫的赋格创作手法加以创新发展, 这对他晚期奏鸣曲的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贝多芬晚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音乐的表达形式上更为灵活、开阔与自由。在他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能够读到这位音乐巨人所饱含着的对生命的激情与热望,还有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发掘。赋格形式的采用是这一时期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在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中四首都出现,如此高密度的采用赋格深深体现了他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其表现如下:

  一、赋格改变与扩展了钢琴奏鸣曲式的结构

  贝多芬早、中期的创作中虽然对奏鸣曲有所创新,但对奏鸣曲既有的规则依旧较为遵循。他遵守奏鸣曲每个章节的排列布局, 即奏鸣曲的最末乐章基本采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快板等形式, 而晚期OP106 的结尾采用完整的赋格曲,替换了奏鸣曲或变奏曲等曲式作为末乐章,这是对奏鸣曲结构形式上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人们固有创作模式, 开拓了钢琴奏鸣曲在曲式结构方面创作的新视野, 扩展与丰富了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模式固定化的思维。

  二、赋格更加突出了贝多芬英雄气概的情感特征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断与命运抗争的一生。命运多舛的他从来都不怯懦命运的捉弄, 昂扬的斗志和英雄气概是他面对困境的一贯作风。从他三个时期的作品中, 能清晰的再现他在历史旋涡中与命运搏斗并最终战胜命运的生命历程。人们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听到贝多芬坚强不屈的英雄个性特征贯穿其一生的作品中,例如,将坚强个性或积极向上、命运性的动机展开、连续的上行、下行的半音、具有规律性与冲突强烈的对比等展现贝多芬的英雄气概, 而赋格的特点是运用模仿的对位法, 赋格的采用与其他段落的对比更加有效的突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气概。赋格片段大量使用连续性的强音、递进式的音阶和具有“命运节奏”动态的模仿突出贝多芬对多舛命运不服输的决心与意志。持续性的强力幅度成为作品中重要的表现因素, 也成为体现作曲家音乐思想深度与情感饱和度变化强烈的标志。例如作品OP106 第四乐章的赋格,sf 的强音记号有上百次之多,在情绪最饱满处,甚至每个小节都有持续性的三个sf 共持续了九个小节, 这在贝多芬以往的`作品中是从未出现过的。这首具有“交响性”特征的钢琴奏鸣曲用赋格所表现的宏大音响体现了作曲家英雄气概的性格特征与和与多舛命运顽强抗争的坚不可摧的品质。在作品OP101 第四乐章发展部中,赋格运用了主题动机的下形和上形交替的模进形式, 音乐的发展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 从犹豫到坚定表明“英雄”不愿向命运妥协的愿望和必定战胜命运精神。同时,钢琴制作技术的发展也为贝多芬追求更加饱和与宏大音响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晚期钢琴奏鸣曲在赋格的烘托下向人们展现了贝多芬犹如一位身披铠甲的英雄骑士驰骋在为人类命运奋斗的疆土上, 将音乐作为战斗的武器谱写着自己对命运、政治的不满和担忧以及以对真理的向往与战胜困境的决心。

  三、赋格与主调音乐相互烘托彰显戏剧性情节

  贝多芬的创作技法在不同阶段的采用有其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晚年的贝多芬以采用赋格的创作手法扩展钢琴奏鸣曲的方式向巴赫致敬。巴赫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 他将赋格创作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确立了在复调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丰碑。晚年时期的贝多芬选择回归“寻找”巴赫:他从巴赫赋格的创作风格中学习其精髓,在巴赫的赋格创作手法中寻找内心对音乐、生活与命运的深刻理解,并找寻出一条创新之路,他在借鉴的基础上有了新发现与变革。早中期的贝多芬在遵循奏鸣曲式的前提下, 还常运用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的主副部主题、不同调性之间的对比、突强与突弱的戏剧性力度对比表现音乐的矛盾冲突。在戏剧性矛盾冲突的背后隐含着贝多芬最为成熟、也最独特的“力度”因素。[1]这些创作手法在贝多芬晚期作品中更是高频率出现。尽管如此,贝多芬依然觉得这些创作技法还无法满足他在音乐探索的脚步, 因此采用了与主调音乐不同的复调技法——赋格。 赋格的进入与主调音乐的对比更加烘托与反衬了二者对比后所彰显出的戏剧性效果与矛盾冲突。赋格的采用增大了奏鸣曲的情绪对比的张力和不同风格相互转换的方式, 是贝多芬在晚年创作挖掘新的动力性的象征。赋格与主调音乐的交替出现,使音乐总在激奋、热情与欢乐中转入深思与独白,或在安静抒情时刻瞬间爆发出对生命的激情与坚韧,贝多芬在晚期奏鸣曲中思想的饱满或情绪的喷发忽而转入内心的独白化与哲理化思索中,甚至出现喃喃自语一样的场景,音乐显得含蓄、内省,通过呈现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造成听众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运用不同风格、织体、节奏、张力等方面的强烈对比使其晚期音乐比早期的作品显得更具发展性、戏剧性与矛盾冲突。

  四、赋格的创新方式充分展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风格

  众所周知,赋格在巴赫时代就已走向了不可超越的高度,人们无法相信继巴赫之后还有哪位音乐家可以在赋格音乐创作的最顶峰上再开辟出一条新路。而贝多芬改变了这一局面,他将赋格音乐体裁进行浪漫化的变革,他将赋格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只是刻板的对位,他将巴赫那显得过于遵守复调音乐原则的赋格由简单的逻辑排列对位转向将赋格的逻辑性与情感性相互结合,确立为情感而服务的宗旨,使他的奏鸣曲中的赋格既具有数学化一样的逻辑对位,又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音韵,二者相互交替与交融。他的革新扩大了用赋格来表现情感的功能与作用,并给予了赋格新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晚期作品趋向浪漫性的典型特征,也成为音乐发展转折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晚年正处在古典主义结束, 浪漫主义开端的重要时期, 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既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特征又有浪漫主义的创意。此时的贝多芬在曲式、调性、力度与音律方面的创新都使得贝多芬高高的站在了同时代音乐家之首, 尤其在赋格的采用与革新方面, 赋格在天才贝多芬的笔下被创新为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体裁, 贝多芬在既延续巴赫等赋格大师的衣钵又为严谨的赋格予以新的浪漫主义的光彩与生命力。首先,赋格的主题线条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赋格浪漫化的主题特征也为其晚期作品中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呈现添上关键的一笔。

  其次, 贝多芬虽然遵循赋格创作的规则但又将其大胆的自由化,体现在赋格的主题虽然依旧保持着为对位服务的传统,但在赋格的主题上常常不以完整的形式进入,使得对位的传统意义已经被瓦解。这使得贝多芬赋格不过于乏味刻板、便于音乐发展更具有动力性而更加能满足人类对情感需求的饱和度。贝多芬降低传统主题严格对位的创作方式也一直被后世的作曲家沿用至今。贝多芬也在赋格上的创新从而确立了“对位大师”的地位。最后, 正如贝多芬改变奏鸣曲主副部调性上主属或主下属转调的既定规则而采用后来浪漫派常用三度转调方式, 将赋格在答题调性也做出了违反既定规则的做法成为后来浪漫派乃至现代作曲家的惯用手法。尤其到了20 世纪,这是个复调音乐盛行的时期, 许多作曲家在浪漫主义时代的道路百花齐放的同时又纷纷回到巴洛克、古典时期寻找创作的源泉,因此在20 世纪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贝多芬方式”的借鉴、继承与发扬。被称为“坚定的贝多芬主义者”的巴托克在他赋格作品中也都随处可见对贝多芬赋格的继承方式。贝多芬在赋格中采用主复调结合的方式被后世作曲家司空见惯的采用。到了21 世纪的今天,有关贝多芬赋格的创作仍是研究的新命题, 仍然有无数的作曲家与音乐爱好者从贝多芬式的赋格中寻找突破和创新的可能性。

  贝多芬的一生是与苦难抗争的一生, 同时也是对音乐具有创造性贡献的一生。晚期的贝多芬没有因为命运的捉弄而停止对音乐创新的征程,他在饱受血肉之躯苦难折磨的同时仍十分关注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彻底完成一个伟人对时代的精神的纂写与阐示。他从前人、特别是巴赫等先辈伟大的音乐作品中继承复调音乐的旗帜,并将他们加以自由化、集中化、创新化、高度化的发展。正是因为贝多芬的借鉴和发展, 才使赋格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与戏剧张力, 绽放出新生命的赋格与传统奏鸣曲相互结合的美丽华彩, 构成了贝多芬晚期风格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只有深入理解“贝多芬式的赋格”才能真正走进贝多芬晚期艰深难懂的音乐世界中, 才能读懂这位音乐家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讨论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影响的论文】相关文章:

1.论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论文

2.媒介对信息传递的影响的探讨论文

3.讨论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4.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归因风格的影响调研论文

5.基因对情绪的影响论文

6.论触键方式对钢琴音色变化的影响论文范文

7.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探讨论文

8.王蒙的艺术创作风格特点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