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时间:2022-08-18 19:17: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民族地区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地区 成人高校 师资队伍 研究

  论文摘 要:成人在建立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灵活性在适应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方面,是民族地区其他高校难以媲美的。因而从创新体制机制出发,建构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创新教师认定标准和培养途径或为可取之径。 

民族地区的滞后,实际是教育的滞后。其产业结构调整受其生产力水平及发展速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和产业结构调整上。调整目的是要改变地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雷同不能适应需求的现状,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这一任务完成的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积极灵活性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是民族地区其他高校难以媲美的。它在教育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诸方面与产业结构调整更相适应,在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各类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方面,也更能促进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然而,由于西部山区、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师,尤其是成人高校的教师流失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落后,反过来又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继续拉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影响社会的和谐,制约小康建设进程。
因而,建构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其评定标准和培养途径应结合产业结构以发展农业产学研为主。为此,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探索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以发展农业产学研为主,创新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认定标准
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状况,以是否依据所学服务当地产业,尤其是否为当地产业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为标杆。根据报告可看出,三农问题一直制约当地经济提升的瓶颈。产业组织分散,布局很不合理,而信息咨询、应用、科技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讯、科研教育不发达,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其标准可认为:
(一)要做一名成人高校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事业
“名师出高徒”,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适应当地民族产业升级改造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二)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四大专业能力
首先,要有了解民族地区学生的能力。成教学员有比普高学生特异之处,在学习的年龄、时间、地点等方面迥异。在学习的内容、方式上更有灵活性。
其次,处理民族产业教材的能力。教材只是“点”,产业才是“面”,如何将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教材“衔接”,从此可折射出教师的“底蕴”。
再次,课堂教学能力。是否真能诠释学员心中之疑,带来学员产业升级价值观,在此可得以彰显。
最后,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为此,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深入学员,了解学员。在深入中排解当前农村发展的困境,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在了解中消释学员产业调整之惑,提高学员农业转型的能力。
(三)创新民族教师认定标准
为了更好地引导民族教师的有序发展,在我国尚无标准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自行制定民族教师的认定条件和培养条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民族地区教师宜承担当地产业技术开发科研工作情况;(2)教师参与民族产业项目实践活动情况及认定;(3)教师带教学生从事民族产业科技活动或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以发展农业产学研为主,创新成人高校教师体制机制
我国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大因素。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经营规模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农业社会效益高与农民收入低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解放农村牧区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将带来结构创新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课题调查组认为可这样实施:
(一)创新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培养机制
推进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培养体制与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加强成教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对口部门之间的联系,实行教师与农村产业教学实践“衔接”制度,从源头上提升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素质。
(二)创新地区成人高校教师选拔机制
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建立符合民族地区教学规律与民族产业尤其是改造升级相联系的公开招聘新教师制度,改进考试的科目、内容和方法。完善成人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成人教师准入制度,探索建立民族地区成人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逐步推行民族地区成人校(院)长公开招聘选拔制度。
(三)创新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配置机制
创新编制办法,制定民族地区成人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建立健全成人高校教师编制定期调整机制,严格落实成人教育与普高教育一致政策,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合理确定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比例结构。对到地区和两翼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成人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完善民族地区成人教师转岗、退出制度。
(四)创新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多元化、分类别、分层次的评价方法,构建以农村产学研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符合成人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学校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职称评审办法,完善各类人员职务职级体系,加大学校绩效考核权重,扩大民族地区成人高校评价自主权。
(五)创新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分类民族地区教师发展,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善农村科研成果知识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成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对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实行倾斜政策,鼓励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和农村项目工资制等。
(六)加强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考核评估
提高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教育部门及学校年度考核的评估权重和分值。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信息化支持系统,推进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在双语教学方面加强考评,这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使之适应当前民族地区正大力开展的农业产业升级改造。为此,要建立“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队伍双语教学”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
  三、注重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培养途径——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
  (一)改进认知,注重实践
根据国务院关于西部之计,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成人高校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服务产业,服务当地,在有效转型中更新教师的知识观、价值观,促使教师在劳动付出价值体验中形成有效技能。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反复实践,让教师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知民族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二)注重互补性的研究与实践
在创新成人高校体制机制的外因与教师本身的内在需求下,让教师主动追求自身的成长,即注重产业结构改造与谋求自身幸福指数相伴。尤其宜强化自身对于民族地区习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前性、互补性的研究与实践。诚然,此研究必将引起民族地区成人高校教育课程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也必将促使教师的良性成长。从而,提高教师有效技能,打造民族地区成教学科教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当地的民族产业发展。
(三)以民族产业科技项目为载体锻炼教师
学校应积极鼓励引导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从事一定的科研项目,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参与民族产业科研项目的鉴定、论证以及科研项目规划、申报等工作。如此,既促进民族科技和建设的发展,又能使教师了解民族科技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提高。
(四)适应契约合作为民族教师提供实践平台
契约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当地民族产业部门以协议的形式界定的合作方式,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教师了解生产实际,直接参与民族产业调整实践,参加产业转型调研、分析、处理,参加企业技术咨询和培训、科研等工作。产业调整是民族教师服务产业的最好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德金,张静,萧海生.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07).
[2]刘小.略论中国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其演化[J].民族研究,2003(04).

论民族地区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民族地区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文章:

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04-22

论中国哲学的特质03-23

论孔子的仁与礼论文04-21

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03-21

论自主学习与学习资源03-14

探讨中职教育的师资技能提升策略03-09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11-03

加强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03-08

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03-01

论中国哲学“和”思想(精选8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