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思想理论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07 09:33: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非正式制度思想理论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非正式制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通过介绍非正式制度的起源和各个学派对其研究的状况,从而系统地理解非正式制度,以求呈现出非正式制度在各个学派中清晰的轮廓。

论文关键词:制度;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早期的非正式制度的研究主要是遵循诺斯的思路,他认为:“在现代西方世界中,我们认为生活和经济是有正式的法律和产权所调控的,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中,正式规则也只是构成决定着人们选择的种种约束的总体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非正式约束是无处不在的。”

1 非正式制度的定义及起源

在制度经济学发展早期,虽然各个学派没有正式提到非正式制度一词,但是在所给出的制度的概念或者是相关的研究论著中都揭示了非正式制度的存在。
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其中的“一般思想习惯”或者“流行的精神态度”则是非正式制度的组成部分。
康芒斯认为如果我们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业务规则在一种制度的历史上是不断改变的,包括国家和以前私人组织在内,对不同的制度,业务规则不同。它们有时候叫做行为的规则。康芒斯对制度的界定,应该说,抓住了制度最一般的本质,即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集体行动”就蕴含了习俗、惯例、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等方面,从而体现了非正式制度的存在。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正式提及非正式制度一词。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包括正式制度安排(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也称“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正式制度安排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或如诺斯所习惯的称谓,非正式规则,是那些对人的行为的不成文限制,是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关的概念。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之所以有非正式制度的存在,首先是因为正式制度不可能穷尽人的行为,因此无法对人的任何可能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定。
非正式制度安排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在正式制度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靠非正式制度安排来约束的。即使在经济体系发达的现代社会,非正式制度也是正式制度形成的基础,一些法律法规就是在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意识形态可以成为正式制度安排的指导思想。例如,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职业道德,表面上看是出于同一职业里的人经过长期博弈之后形成的自我实施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某个历史时段里这一职业里的人们的共同认可。

2 旧制度经济学派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早研究非正式制度的是旧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他们大多关注的是风俗习惯与市场制度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有凡勃伦、康芒斯和穆勒等。
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认为,思想和习惯是制度的核心,在他的代表作《有闲阶级论》(1899)中指出,制度是由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固定的思维习惯组成的。在他看来,制度的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式的习惯,是一种非正式的约束,人类的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正式制度受到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凡勃伦深入地研究了非正式制度各基本范畴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非正式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1983)一书中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他所指的集体行动包括的范围很广,从无组织的习俗、惯例、伦理道德到家庭、公司、协会、公会、银行以及国家等。虽然康芒斯强调正式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但是非正式的习俗、传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构成人类关系的基础。他认为非正式的习惯、传统甚至是惰性都会影响或者限制集体行动,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著名的经济学家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926)中,着重研究了习俗和惯例的关系:首先,是从产品分配是由竞争和习俗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习俗的作用往往大于竞争的.作用。其次,习俗对地租和土地租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交易和债务基本上离不开习俗的制约。最后,在一些大型商业区中,零售贸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但是在其他地方,竞争并非是决定性力量,而习俗和惯例则是决定性因素。穆勒认为非正式制度中的习俗和惯例是引导产品分配的重要力量,非正式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3 过渡制度经济学派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过渡制度经济学派中,对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又以艾尔斯为代表。他认为,制度应该代替其他对象如欲望、满足、价格等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他根据前工业社会的行为来考察现代西方文化,试图找出现代流行习惯与原始意识习惯的共同之处。在对制度的研究中,艾尔斯尤其强调意识形态、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判断等非正式制度的研究。经济学研究价值问题时必须从道德上的好与坏进行评判。他指出社会上存在两套不同的价值,一套源于技术进步,一套源于信仰和行为的制度模式。当我们用技术来衡量价值时,主要是判断事物的好坏和行为的正误,而信仰和行为的制度模式则是可以衡量与文化相关的价值,而且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在新、旧制度经济学交替时期,学者们并未忽视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而给予重视,并且对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更加完善,学者们的观点也更加丰富。
4 新制度经济学派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新制度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新制度经济学”流派。一个是继承了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并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大影响的,以诺斯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技术的变化,强调了知识存量的增长是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以科斯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它既有别于旧的制度经济学,又有别于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科斯等。其中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主要是威廉姆斯森的研究,该学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制度变迁分析,注重制度均衡的意义,强调了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