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时间:2022-12-01 22:55: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 有效途径

论文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对广大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使广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起适合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使专业化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实施的主体,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应面对并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其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又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只有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它正在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出发点上。“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爱,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自己的生命历程。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建设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努力做到这样几个转变:第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第三,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技能提升。
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要求不断变化,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越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善于学习。马卡连柯曾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所以,教师从教之日,也是重新学习之时。
(三)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捷径,也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素质,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这是因为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不是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和可遵循的模式,改革实践中遇到种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教科研”主流程,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同伴有效互助,实现经验共享,使每位教师在过程中学习和进步。对于时间和精力充裕的教师,可以搞专题研究,由教师本人或若干教师组成集体,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侧重探求某一教育或教学规律的研究。总之,参加教育科研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更新教育观念,有效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
(四)加强教学反思,完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对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才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丰富自我素养,使有效经验得到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提炼、积累、升华,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日趋完善。
三、结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专业化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正确认识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途径,对于推动教师自我成长和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第郁,谢方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探究08-13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05-25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06-12

林业生态模式下产业发展探究06-12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04-2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探究06-09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面临的问题的论文06-04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08-05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操作的问题和策略04-29

课程改革语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探讨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