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创新

时间:2017-11-30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新的职业岗位不断出现,传统的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的今天,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还应具备职业人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即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能力。高等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创新
 
一、高职教育的内涵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规定,教育分为七个等级,学前教育为0级、小学教育为1级、初中教育为2级、高中教育为3级、高中与大学之间有一段补习期教育为4级、大学教育为5级、研究生教育为6级,而大学教育(5级)又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教育等级属于5B级。与普通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其目的是在高中文化的基础上,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对于高职教育的解释是“通过学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把那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中级技术工人,进行为期一年(若专业需要还可有一年)的教育,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使其成为社会生产部门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高职教育可定义为: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的新型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什么是模式?根据我国知名教育家查有梁教授的研究,从模式论的高度,可以对什么是模式的问题给出全面定性的描述,即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模式是一种沟通实际与理论之间的桥梁或中介。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在特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教育评价等五个基本要素。培养目标是根本,是研究其他要素的前提,它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培养规格是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明确培养对象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结构。培养制度是指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及其实施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也是培养模式中最为活跃的一项内容。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评价体系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测评,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一般模式就是国家制定的适合于各专业的标准和规范。特殊模式则是以一般模式为指导,针对各专业的特殊性而制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职业及岗位(群)的要求,进行特殊模式的改革。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依据。导向性特征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职人才。第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企业中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培养的高职人才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第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学练并重是主要特点之一。要改变过去职业教育沿袭普通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第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本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以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培养高职人才的社会认可度。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创新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