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20 07:44: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实用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就业主导 因材施教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而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业压力日益突出的今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立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于2000年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国务院于2005年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要着力抓好的工作之一,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该决定贯彻五年有余,迄今,高职教育中的许多专业仅仅是将本科课程压缩,并未彰显出其自身的教育特色。而就业压力却在日益增加,若高职教育不能以社会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模式,自身发展势必将受限于就业。
高职英语教学,理应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找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
一、进一步理清高职英语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而指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这就说明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高职学校毕业生直接面向的是社会,高职英语的教学的成功标志,是学生走出校门后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从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状况来看,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许多高职院校从属于某一本科院校,为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重点,与本科课程都十分类似。并没有发掘出自身的特点,这从根本上让高职教育变成了本科教育的附属。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参与的很少,教法比较单一。
第三,生源复杂,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差的仅能认全字母。一部分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长时间的积累学习相当困难。而语言学习靠的就是长期不断的累积。
第四,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失去了考试的压力,导致精力放在学业上的变少,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以就业为主导,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
因材施教,就是承认个体间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没有信心没有兴趣,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英语。高职英语课就变成了,教师想让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并不愿意来做主导。唯一能有效促使他们学习的动机就是就业的需要,年轻人都有梦想,再厌学的学生,都希望将来在社会上能一展头角。这就需要学校开展思想工作,因势利导,树立正面的就业典型,抓住就业这个普遍的需求,让就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然而,仅有就业的压力是不够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想去学习。高职学生心理,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具有自己的逻辑和判断标准。他们更倾向于符合自己内心事物,对于新奇的潮流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厌倦守旧古板的条条框框。可以从欧美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书籍、电影、音乐、流行,都可以带入课堂,以文化为载体,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实用性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三年制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规范书写各类应用文,熟悉行业中常用的中英文文本,借助工具书查阅科技资料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要能适应这种要求。
第一,职业教育授课内容要务实。本科英语课程大都侧重语言知识的基础性,这显然是不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这点可以向社会培训机构取经。社会英语培训机构,大多数采取的是集中强化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效率的最大化,核心就在于抓住重点、抓住规律。应试教育的观念是,考试考一杯水,要准备一桶水,用一桶水保证一杯水的质量。但职业教育中,这一杯水才是重点,抓住这一杯水就抓住了80%的英语应用,不求博大精深,只求学为所用,实际工作中能用到什么就强化什么。但这一杯水去哪找,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切身去体会。教师也需要定期社会实践,掌握一线工作的情况,回馈于教学。
第二,完善奖励机制。人的某种行为得到他人或社会的奖励后,这种行为将会得到强化,不停的强化后就会被固化。不可否认,现行教育体制中,高职生源素质不高,从小到大得到的奖赏和认可比较少。一点点的赞同和奖励对于他们都是天大的喜事。这个时候,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舞就足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成为热爱一个学科,转变学习观念的内在动力。
第三,创造语言交流环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1981;1982;1985)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论。克拉申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有语境(Context)的帮助。体现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互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体现在日常,在校园中多开展英语活动。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到外企宾馆进行社会实践。总之,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学习内容,有助于加深印象。
综上,高职英语教学不应成为本科教育的附属,要找准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磊.从高职学生就业看英语教育改革.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廖丽英.对大专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杨永佳.高职英语改革应贯穿应用能力的培养.江苏高教,2006.
[4]于海波,耿琪.引导与激励——强化高职高专教育的学习激励机制.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崔颖.职业需求本位——高职英语教学新导向.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实用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相关文章: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精选5篇)04-07

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04-08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论文(通用7篇)08-22

谈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03-25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通用7篇)07-19

探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04-02

酒店营销新模式03-08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目标导向论文10-10

谈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02-24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特征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