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新思维:理念\条件和途径

时间:2017-12-06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创业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是帮助其快速融入的有效手段。现有高职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几方面弱点:学生有创业欲望但缺少“金点子”;学生专业学习与创业结合度不高;学生创业能力和资源不足。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创学结合;新思维
  
  一、高职创业教育:困难及原因
  
当前,占全国高校毕业生近一半的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部分高职学生发现,普遍存在三个方面困难:
1.有创业欲望但缺少“金点子”。以2008年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情况为例,竞赛共设四个级别奖项,特等奖共14件,高职院校占比为0,一等奖共36件,高职院校占比为O,二等奖共45件,高职院校占4件,占比为8.9%,三等奖共53件,高职院校占3件,占比为5.7%,整个获奖占比为4.7%。浙江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方面非常接近,但获奖比例却存在明显差距。很多高职学生参赛作品缺乏新意,缺少科技含量,对项目分析的透彻性也不强。25-29岁是创造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应当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的特点尽早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找到创业“金点子”。
2.专业学习与创业结合度不高。目前,各类大学生创业项目与其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不大。相比就业群体,创业项目与创业者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不大,与专业的相关性约为受雇就业者的一半。在高职学生中,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比例最高的专业有、设计、类等。
3.学生创业能力和资源不足。高职学生受自身素质、教育缺失、主观意识、偏见等方面条件影响和限制,对创业的了解较少,资源的获取成效较低。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培训信息、学校的创业园等诸多外部情况知之甚少或漠不关心。创业资源中的人才、技术、资本和信息等要素都是重要的客观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大部分学生苦于没有这些条件而放弃创业,少数则选择低、低回报的创业项目。对已经创业的学生的调查发现,每位主要创始人在进行正式创业之前都有过社会实践经验,包括学生会工作、志愿者服务、社会兼职、市场练摊、网上开店、单位、代理直销等多种形式,这构成了他们创业的重要条件。
造成上述三方面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少高校从和制度层面重视创业教育,但是没有深入到专业教育,整个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是由一二门课程的设置来解决,除任课教师外,其余专业教师仍在“创业教育”门外。第二,教育环境的分散。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基本上有几件标志性“法宝”:开设创业讲座、创业培训班、学生创业园等。从思想层面上,基本由学校引导、学生自发构成创业教育环境。在此情形下难以使创业教育成为普及性教育,难以培养大量创业型人才,更难以提高整体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三,教学手段的单一。调查发现,江、浙、广等南方地区创业教育开展较为普遍,北方地区明显滞后。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各校也显得力不从心,胜任师资缺乏,现任师资难胜任。对浙江五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的调查发现,只有10%的教师是“双师型”人才,80%以上为思政工作者,以年轻辅导员居多,此类师资往往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也不强。
因此,要改变高职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对其现状进行突破性改革。一是教育思想改革,应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二是教育环境的整合,将现有的创业政策、创业硬件、创业服务、社会师资等环境条件有机结合,形成一条龙服务,一体化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而非“小众化”;三是教学手段创新,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应设置理想理念教育、劳动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教学过程、环节、方式、组织、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与环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既有模拟也有实战;在方式上,应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高职创业教育新思维:理念\条件和途径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