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特征

时间:2017-12-08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服务特征。其不仅依托地方需求而生,更是在满足地方发展需要、人才供给以及化诉求等方面突显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伴随产业集团化、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界定需要逐步探究。另外,其服务地方的方式亦由于区域经济模式等诸多因素变化而调整。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思考
  
在描述高等职业院校的众多特质中,无疑“区域性”为一核心特征。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生产等皆源于对所处“区域”经济人才等综合因素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区域需求亦成为高职院校存在合理性的根本。
  
一、高等职业院校依托地方需求而生
  
(一)高等职业院校诞生及地方特色。从中西方教育史皆可看出,教育自从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母体中诞生以后即与实践截然分开。由此,逐步形成了西方崇尚“自由教育”的传统以及中国“君子不器”的教育理念,其皆以鄙视具体职业与生产劳动为特征。诞生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其发源于当时的“学者”行会,研究“高深学问”成为大学存在的理由,由此大学成为神秘的“象牙塔”。欧洲革命后,由于社会急需大量的各级各类专门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欧洲各国相继诞生。高等职业院校涎生与地方生产的紧密关系揭示其需适应地方生产需求的重要办学特征。脱离地方生产实际,高等将成为“无源之水”,并同时带来生产实习的难度。
(二)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源于区域经济特色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因大工业新型人才需求而诞生。其开端即具有鲜明的地方属性。地方属性主要源于与区域经济特色相融合。由于地方之间自然差异极大,亦因此形成诸如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区域类型,且由于因素与资源情况,地方产业类型独具特色。背离区域经济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必然导致办学的盲目性,也因此将失去其存在合理性。
(三)高等职业院校满足地方教育民主性需求。民主化不仅为地方经济所必需,更关乎人的需求与人的发展与完善。由于多种要素影响,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的“精英”教育,将多数青年挡在大学围墙以外。高等教育民主性诉求给高等职业院校诞生提供了需求与发展空间。成长于社区之中并着眼于为社区服务的社区学院,其不仅使多数青年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且逐步提供诸如社区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职能更显示了高等职业院校需依托于地方人群的需求。高等教育民主化仍将在不同人群中拓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具体定位
  
(一)高职院校办学需走出普通高等学校的底色。把高等职业院校办成普通高等学校是没有出路的,目前,高职院校其普通高等学校的底色依然很浓。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转制和升格而成,其办学特色存在先天不足,办学定位处于左右摇摆,办学优势还未突显;第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对高等职业院校认识不足,视高职院校转变为普通高等学校为“升格”错误思考;第三,职业学校办学经验不足,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常为本科院校“压缩饼干”现象突出。高职院校办学走出普通高等学校的底色的过程亦是其形成特色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办学属性所决定。高等职业教育旨在满足大工业所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特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需着眼于目标的实际需求,其为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分析预测地方人才需求结构、数量、规格以及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相应的课程。从生源视角,必须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以增强其就业的适应性,当然其本土情怀与世界的眼光应结合起来。忽略或无视地方人才需求实际办学,将背离高职院校办学本质属性和社会责任。随之而来,因其求大反而局限了其办学空间。

(三)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与地方生产实际相适应。高职院校其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地方培养人才。此外,以科研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另一个重要服务模式。为地方经济服务主要是提供智力与科研成果的支持。尤其是高职院校科研战略定位原则需考虑地方经济与社会实际需求。诸如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服务燕山”的路径选择均是成功的案例。两校的显著成果均源于对于当地经济的直接贡献。其科研服务模式或是教授深入生产一线给予技术、新技术,或是开班授课,或是提供科研项目、带动新品种产业等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特征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