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历史课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8-20 22:33: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初中历史课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课 创设问题 细心组织 交流讨论 合作学习

  【论文摘要】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课堂创新教学的途径之一。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是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它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细心组织,形成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积极评价,倡导合作创新;整合历史知识、促进内迁力。 

一、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形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做法有一定的局限:第一,它使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间缺乏相互的交流和合作。第二、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地位,学生的自学往往成为教材的阅读、理解记忆的过程,无形中由“教师灌输”变为学生的“自我灌输”,它还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自学能力”。要突破上述局限,必须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表现在:学生能够从一定情境出发,通过生生、师生间多向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探索、发现,以此得出某种结论,获得某些知识。具体做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例如:教“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我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针,用纲要信号法设计了以下历史问题,运用多媒体屏幕显示,供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这样设计问题,目的在于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亲自尝试答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它有下述五种活动功能:1、为师生、生生心灵互动构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2、学生有了参与及表现的机会。3、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4、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5、化静为动,有情趣,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动态探索。
这样,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使学生面对问题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开始时,学生面对这些任务有些茫然,但它不是令人绝望的深渊,它只是挑战一个人的智慧,只是一时的“山穷水尽疑无路”,经过教师的引导,经过学生自己的认真阅读思考,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久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迎刃而解。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设计的问题后,先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这是落实“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这时,教师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进行提炼、思考、综合、拟草答案。这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获取知识,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增强独立自主探究意识。
  二、细心组织,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互动互助。一方的动带动另一方的动,而在互动中,互动双方有知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组来实现。学生学习小组充当组织单位。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同时也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注意做好细心的组织工作,依需要而定,把一个班级划分为3、5个或更多的小组,同时运作,发挥作用。在对班级进行分组时,我注意了下列三点:
1、注意每个小组成员的构成。课堂的合作学习小组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不同的成员构成,即组成异质小组。这样便于在小组中分配学习任务。例如:前面“伟大的历史转折”问题设计,要求学生分析“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三组问题,就可以这样分配任务:把一个班级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答一组问题。在一个小组中,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查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提炼有效信息;让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查找解答教材中较容易找到的问题;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负责记录研究结果。这样就能做到共同参与,人人有责,目标一致,成果共享。这样也能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注意每个小组成员的数量。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学习目标大小而定,一般是3-5人,也可以10人或10人以上。例如,策划历史课本剧的表演,由于涉及查找资料、编写剧本、设计道具、扮演角色等复杂的环节,合作小组的人数可以由10人甚至更多组成。如果是一些简单的学习目标。
3、注重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引导。近二十年来,初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 ,他们从小备受父母长辈的宠爱,长期的“温室效应”,加上应试的灌输,使他们在考试成绩上或许可以是“佼佼者”,但却很少与社会接触,对于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却一片茫然;对于如何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更缺乏经验。因此在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出现预料不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我把师生互动的重心放在生生矛盾的转化和生生交流的拓展上,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检讨、小组讨论或者是平等辩论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从而解决矛盾。通过这种“平等互动”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此环节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学生个体自学探究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就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交流意见互帮互学。此环节是对我国传统的“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自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和发展。它使教师从“独奏者”过渡为“伴奏者”,引导学生而非灌输给学生。这也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由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从而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志,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辩论,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启发补充。这样,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脉络和结论。这时,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给予辅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而且还要观察学生的变化,创设平等,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争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以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合作解决:先由某一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所解问题的解决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评价、补充;再由各组分别提出本组疑难问题,其他各组进行解答;教师不失时机作些启发性的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等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学习目标。这样做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乃至对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人际交流、合作运作、合作创新都有深远意义。

构建初中历史课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四、积极评价,倡导合作创新。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的评价观也有很大不同。传统教学的评价强调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脱离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较,评价方式从个体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集体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评价,倡导学生合作创新。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积极的评价,但感觉收效甚微。这是因为,第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结构没有改变,教师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呆板,对于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也就无法真正地给予重视。第二,教师虽然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真正的积极评价,特别是来自同学的积极评价,而使许多新思想的火花“胎死腹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新思路、新思想要接受同组同学的评价。学生个体的见解,一旦得到认同,不仅这位同学的信心大增,而且这种新思路、新思想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也更加容易为全组、乃至全班同学所接受,此时,教师所给予的积极评价也就更能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整合知识、巩固合作学习成果。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被激化的各种教学矛盾不断化解,师生双方对某一历史知识点的认识逐步趋于统一。到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进行历史知识的抽象、归纳、概括,使其图表化、概括化。例如:教“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学探究、分组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做出解答、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对本节课所教内容作梳理、整合并展示。
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既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又对学生的性历史思维进行整合,强化学生历史思维的整合度,起到“同化”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对课堂认知活动有了完整的感受和体验,即心理趋合,收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促进了学生的内迁力,(这里的内迁指的是: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习A对学习B的引导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的目标。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互动中发展,在交流互补中迸发出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的理念,扮演好合作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历史教学就会上一个新台阶,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有许多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吾辈共勉之。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 书号:ISBN 7-8013-780-8。

查阅更多相关论文范文:电子商务毕业致谢信范文调研报告毕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构建初中历史课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相关文章:

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精选10篇)05-2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18篇)04-19

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04-08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03-02

使用合作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论文(精选5篇)08-20

探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04-02

酒店营销新模式03-08

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03-08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03-10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