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态顺应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1-04-15 18:57: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动态顺应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论文摘要]鉴于大学教学普遍存在的费时低效现象,文章认为动态顺应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改革有启示作用,指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做到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的动态顺应。

[论文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 动态顺应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语境

  一、引言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应用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大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并对每一层次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分层教学实际上增加了写作教学的难度。长期以来,虽然广大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但写作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停滞不前,与课程要求相去甚远。

  二、动态顺应

杰夫·维苏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深入探讨了人类使用语言的机制、动机和社会文化的作用,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宏观上,它对语言使用现象从认知、社会、文化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微观上,它包括在语言结构所有层次上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作全面、细致的考察。
动态顺应是顺应理论的核心。维苏尔伦指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作的是动态顺应。动态顺应包含以下三部分: (1)时间顺应。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时间因素会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作出调整和顺应,而调整和顺应的结果又加速语言的变化和发展。(2)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语境是动态的,根据语境来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动态性,与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的认知心理状态有关。另外,交际者的认知状态、信念、对所谈论的话题是否感兴趣等也都影响着语言选择过程所作的动态顺应。(3)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动态顺应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线性结构的变化上。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话的信息结构进行灵活的安排,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

  三、顺应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虽然有学者提出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写作反映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推理、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认为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写作教学游离于教学的边缘状态。在非英语专业所用英语教材中一般不会单列写作,学生的写作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大班教学人数多,课时少,仅有的时间被阅读等课程挤占,教师无法顾及费时低效的写作课。写作的教学方法也以传统的结果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被动写作,容易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总之,写作教学在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
每一种语言学理论的兴起,都对外语教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说,是对外语教学进行隐形或显性的纵横。动态顺应理论不一定能被用来解决写作教学的实际问题,但它可以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一些启示,指导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创新,改变写作教学的胶着状态。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做到对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动态顺应。教师应关注各种流行的外语理论特别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求新求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关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写作中的认知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灵活安排写作的体裁和题材,提高写作的实用性。

(一)写作教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动态顺应
维苏尔伦认为“顺应不断创造新的可能”。外语教学就是在对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尝试和整合中发展的,创新和求变是外语教学的趋势。针对传统成品教学法的费时低效,教师们纷纷从各种教学理论出发,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各种教学法应运而生,出现如“过程法”“法”“范文法”“体裁法”“社会—文化法”“认知法”“功能法”和“评论法”等新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因此又出现各种综合教学法。
这些综合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实践一些启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即使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法也有重视篇章语法和语言训练的长处;走多元化之路是趋势,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融会贯通,采百家之长;任何优秀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因人(学生)而异,因事(题材和体裁)而异,因时(学生写作的不同阶段)而异,因地(课堂和网络)而异来设计课程和实践。
技术为各种英语教学理论的实践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它使英语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尤其可以解决班级人数多、课时少的困难。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网络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写作的焦虑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起点,积累适合自己特点的写作技巧;网络提供庞大的素材库,有丰富的视频、网络书籍、杂志等多渠道资源,提供广泛的写作题材,有利于写作视野的拓宽;修改文章也变得非常容易,学生更乐于并有信心在用英语进行创作的道路上做思维和语言上的冒险;网络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多种便利的渠道,比如电子邮件、讨论版、博客等。网络写作教学是写作教学的革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的教学工具本身并不能引起教学上的变革。真正的变革力量不在于工具,而是来自于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当然是主体,教师由授业解惑的传统形象变成便利提供者、兴趣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训练者、诊断者、监控者、评估者、合作者和顾问,教师从单一到多重身份的演化是写作教学在动态顺应中的巨大变革。

(二)教学对的动态顺应
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是错误,还反映出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做到对目的语文化的顺应。邓炎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中生的作文读起来像从过来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法不同。很多学者指出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很多是母语文化干扰的结果。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用“应该”“必须”等情态动词来表示说服或建议不是损害听话人面子的行为,相反对听话人有益。笔者发现,“must”“should”这样的高肯定程度情态动词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经常被过度使用,常常使文章有命令、说教、口号式的`语气,影响文章的说理效果,读起来会使目的语读者反感。学生英语写作中诸如此类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交际能力的提高。究其根源,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所储备、积累的语言知识太少,在运用语言时缺乏语感,只好用母语来补缺。
我们观察到,目前听说读写教学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严重,学生的阅读水平因为种种原因大大高于其他技能。如果我们把写作纳入教学的整体之中,形成听说读写的横向融合,重视各种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就可以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选择一些典型的阅读作为学生顺应的目的语对象,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陈立平认为,既然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写作教学就不应忽视或排斥以范文为中心、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更何况范文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它是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最好途径,更具有针对性和性。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注重从宏观上的语篇结构到微观上的积极词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道的外语书面语特点,然后通过续写、缩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习,变单纯的输入为主动输出。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输入从阅读材料得来的比较多,不太注重听说材料的文化输入。笔者认为,利用听说教材进行知识积累和语感训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好处。听说材料有视频影像的外在包装,比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听说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材料多取自原版,更具时尚性和文化敏感性。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完一个单元,增加学生对主题的知识储备(有些主题和表达方式是精读课本无法提供的),再对与材料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使用材料中的一些地道表达方式,然后就该主题自选角度写随笔、等。听说读写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程度,刺激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愿望,缩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距离。
语文化的负迁移固然是写作中的巨大障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写作教学无法离开母语文化。王立非、孙晓坤指出,汉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写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汉语写作水平有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Byram指出:“虽然外语教师不愿过于强调学生自身的文化,本族文化仍不应该就此轻而易举地被抛弃,因为相互排斥肯定不能取得文化的能力和对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 。
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历年四六级考试作文命题,就会发现一些命题,无论是有关校园还是社会,都或多或少与中国现象有联系,很多是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有鲜明的时代顺应性。董耐婷对2004年6月份的CET-4作文(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Tourist Attraction)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所涉及的中国的景点和传统食品的英译错误连篇。现行的高校英语教材选取的都是原版材料,以英语文化为导向,缺乏与中国社会文化有关的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表述中出现明显的词汇贫乏,显示中母语文化输入的不足,影响学生今后英语的实际应用。
写作的目的是传递思想和文化,学生的写作对象在今后真实语境的交际中可能是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也很可能是目的语读者,不可能不涉及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传递,母语文化输入的不足恐怕会影响交际效果。束定芳和庄智象指出:“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记住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进行交际,而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材之外适当补充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述有关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目的语国家作者撰写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建议学生经常接触中国的对外媒体如《中国日报》和中央九套等。充分运用网络的时尚性、便捷性和信息性,鼓励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在口语和作文的命题中突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顺应性,介入一些有争议的热门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社会文化语境的感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写作的社会效应。

  四、结语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关注和研究写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顺应论的核心突出“动”,正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观。“在这个极度需要变革的世界,语言教师是这些变革的代理人” 。外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出更多顺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人才。

论动态顺应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动态顺应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措施论文06-2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8-05

大学英语阅读写作式教学模式初探的论文07-31

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11-08

高中的政治动态教学研究论文07-01

论期刊论文的写作方法10-01

综合写作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8-21

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论文09-06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论文09-22

论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论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