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在古典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与升华

时间:2020-10-09 12:13: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书法在古典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与升华

摘要:“意境”,汉字的空间组构直接决定了书法的“空间性”传达,这一点与中国式园林景观得设计与营造的终极目的是具渗透关系的系统性,更是中国文化上的同构。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性空间布局正如书法的章法结构,是园中建筑与建筑的的架构,是建筑与院落的渗透称之为“经营位置,分行布白”。

关键字:意境 书法  古典园林 空间造型 艺术形态
 
1.意境中的空间与造型
“空间”是所有造型艺术“气韵往来”的载体,几乎所有的可视性艺术尤其是园林景观这种综合性的构成艺术,其空间性一方面取决于生理意义上的眼睛所视的过程,只要所见实物机都具备瞬间的空间感;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心理感应的“感性空间”,是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上,用“视”去“觉”去感,其间的精与粗、高与低、简与繁,雅与俗、虚与实,开与封,都是于“现实客观”的基础之上由自然美的空间形态——艺术美的空间形态——抽象美的空间形态的过程延续最终走向书法艺术的终极位置——“意境”,汉字的空间组构直接决定了书法的“空间性”传达,这一点与中国式园林景观得设计与营造的终极目的是具渗透关系的系统性,更是中国文化上的同构。
2.平面构成反映空间“营造”形式
园林景观造景与书法的字形结构的空间布局是二者形式上同构的基础。从汉字的结构的构成规律来解读书法的结构形式,即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构成的丰富的字形空间。不论是中国的园林景观还是书法艺术都有其内在构成上的“重心”、“轴线”。即结构上都是自由与规整、轴线与“围合”等具有节奏与韵律性的展示。书法的“正书”在结构上即有“凡正书皆有其字构轴线”。而“正书”之外行、草书逐渐演化为上层用于“非正式”的艺术形式,如张旭的《古诗四帖》其书中的轴线多是隐于“神”中,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中国园林景观与书法艺术空间的的相通性源于“一条著名的书法法则,即‘间架’”,所有的字形结构都是以“间架”为骨骼,以“轴线”为重心的四周扩展。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主要是以轴线式为主,自由院落式穿插其中,如北京故宫、颐和园等。私家园林则以自由院落式为主,轴线多隐形其中。如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等。
3.形式——协调融通的平面构成中的空间效果
形式是一切可视觉艺术的表征,视觉艺术的概念在于“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得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形象。”而园林景观与书法艺术的时空观的也是借助于“形式”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理性的视觉逻辑或视觉原理的空间,是书法空间美感的最重要的本质。”因此从园林景观与书法艺术的类别出发通过对其创作理念、空间营造营造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整体性把握来探索二者在形式上的同构原理。
4.书画艺术中的意境在园林景观的布置上的重要性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衡量园林艺术格调高低的尺度。中国文人画十分强调“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境界。概括说,意境是文艺创作中艺术追求的极致,在建筑领域中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苏州园林,以其飘逸潇洒、空灵婉约的气质让人沉醉,给人欢乐,而最具诗意的书法匾联又给“身临其境”的氛围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文人墨客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孤芳自赏,同花草树木、明月天地同宿同生,乐在其中,心静恬适,超然物外,自然就有了一种飘飘若仙的感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是道家所崇尚的。而纯净、内敛是苏州园林空间意境之一。园林建筑多为灰瓦白墙的冷色调,形成一幅幅“粉墙为纸,树为绘”的淡逸清新的水墨画。园林不论风雨晦阴、春夏秋冬,处处呈现出虚静的氛围。而水的安逸宁静、游鱼历历,又恰好与其融为一体,在静中溢“动”,形成奇妙的视听空间。
苏州园林之美,不仅在于亭台楼阁、树木花草,而整体空间的意在于它象和内涵,而书法匾联又恰如其分地“锦上添花”,共同形成鲜明的、具有强烈文化意味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变革发扬光大,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心理空间的园林艺术。
5.书法——园林景观的环境装饰
书法是在“汉字六书”的基础之上构成了它独特的个性与形式美感和中国画成为“珠联璧合”的点、线的艺术的东方艺术样式。中国古典园林中各类的落地罩、门窗、格扇、栏杆等常以书法的结构与形式表现特定内涵文化如结构复杂的“福、禄、寿、喜”,四合的.“回”、“工”、“万”、“亚”的具有中心对称获轴对称的书法结构在里面中的运用充分显示了在园林景观中书法艺术的装饰功能,并以此通过书法的“线条”装饰,在“此空间”与“彼空间”之间,运用“线”的“网格”所形成的通透,进而创造一种空灵的渗透空间与意境的营造。陈从周先生在《圆冶》中对此专程论述“栏杆信画而成,简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少留凉床佛座之用,圆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功而精,依次序变换,式之于左,变为摘用。以笔管式为始,近有将篆字制栏杆者,况理画不匀,意不联络。予斯式中,尚觉未尽,尽可粉饰。”书法以其结构的丰富性与高度的概括性纳入了创物活动中形成园林景观 “公用空间”的媒介。
6.启示与思考
苏州园林之美,不仅在于亭台楼阁、树木花草,而整体空间的意在于它象和内涵,而书法匾联又恰如其分地“锦上添花”,共同形成鲜明的、具有强烈文化意味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变革发扬光大,怎样才能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心理空间的园林艺术。
7.总结
书法对环境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上述提及实质在于对造景、造园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无形渗透,相互融合,是景观园林在环境中的“诗化”、“心灵化”。“任何一种艺术,只有当它作用于形式,作为形式中所积淀的深层构架而存在时才有价值。”而空间之内涵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即视觉空间与心理空间(心理文化结构)。书法与园林的直觉空间是一种“形”的把握,“心”的“操纵”,视觉美——形式美的把握——空间美。从空间意识上来讲,书家早挥毫书写中不只是注意“黑”的笔画(实得部分),更注意笔画的空白(留白),并将其作为书法字形的有机组成部分——“计白当黑”,此为书法艺术,甚至所有视觉艺术“虚实”相生之“空灵”的“公理”,是“气”的根源与“势”的血脉,故也就有文艺创作之“写实容易写虚难”之理。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这种“虚”与“实”表现为园林中的建筑(实的部分)与庭院(虚的部分)有机组合,即把庭院作为书法之“白”建筑作为书法之“黑”而在整体上构成相对的“虚实相生”之关系,“计白当黑”之间构。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性空间布局正如书法的章法结构,是园中建筑与建筑的的架构,是建筑与院落的渗透称之为“经营位置,分行布白”。显然,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不是要求字形结构的、点画的精到,形式的优美,而是整体章法的完整,内在气韵的畅通。罗丹曾说过“意见真正趋于完美的艺术作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也就是系统论中的“整体性”的把握,即以亭台为点,楼阁为面,曲廊为线,把园林艺术书写在大自然里。园林环境中建筑、山石、水景,花木的全部结构元素的系统组合产生的秩序、节奏、和谐……的整体性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 胡传海. 法度,形式,观念.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 鲁道夫.艺术与视知觉.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 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 钱钟书 中国美术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6] 安怀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7] 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谈书法在古典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与升华

【谈书法在古典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与升华】相关文章:

1.古典园林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2.文人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论文

3.谈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

4.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中园林艺术的介入论文

5.简谈水彩画技法在工业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6.光影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论文

7.关于非遗展示空间设计园林艺术的语言介入论文

8.道家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9.古典园林中道家哲学思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