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茶馆》的人物分析

时间:2022-03-23 16:37: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老舍《茶馆》的人物分析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老舍《茶馆》的人物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浅谈老舍《茶馆》的人物分析 篇1

  裕泰茶馆的王老板王利发无疑是这个庞大的人物群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这是一个勤勤肯肯的中下层的生意人形象,拥有祖上传下来了茶馆,但本钱不大,为了保住门面,他真诚的遵循着父辈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从而养成了委屈求全、四方逢迎的为人处世之道。

  《换行》第一幕戏中秦仲义出场时王利发的表现就是最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精明和圆滑世故的性格特点。这时的裕泰茶馆,顾客盈门,生意兴旺。

  上至宫廷太监总管、吃洋教的`恶霸、社会上的流氓头目,下至吃官饷钱粮的清闲市民、卖儿卖女的贫困百姓,都是王利发的应酬对象。他在嘈杂、混乱、充满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中,把一个小茶馆经营的井井有条。我们看到,在不同身份的茶客面前,王利发采用不同的应酬方式与态度。

  或卑躬曲膝、奉承施礼;或善意相待、多说好话;或冷漠处之,不屑一顾,甚至连对茶客的迎送,都做的极有分寸,恰到好处。他的谈吐、作派,既不失买卖人的身份,又顾全了自己的得失,充分显示了一个西小商人的精明、干练、巧于处世的特点。

  浅谈老舍《茶馆》的人物分析 篇2

  王利发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秦仲义

  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但他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党政府没收了,心如死灰的他,到老年却悟出了这样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既有干事业的狂热一面,又有在挫折面前软弱灰心一面的特点。

  作品评价

  现代文学家曹禺:《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现代作家王蒙: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现代剧作家陈白尘:全剧的文字并不多,就写了五十年,七十多个人物,精练的程度惊人。

  现代戏剧理论家张庚:《茶馆》是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现代戏剧理论家刘厚生:《雷雨》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出现的第一流作品中最前列的几个之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老舍《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恨。新旧社会对比既是他结构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他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他对普通人的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含泪的笑,使这部作品,接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庆昌:《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其一,是性格化。如同《龙须沟》一样,《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其二,是能将人物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在简洁中包含着较大的容量。其三,是幽默。《茶馆》的幽默感,是同对旧社会和对反动人物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

  安徽新华学院文传学院院长谢昭新:老舍戏剧人多事杂,注重以人带事的写法,借助剧中人物的活动,将丰富的时代生活场景进行横断面式地穿插,制造矛盾与矛盾之间的接触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点带面、多线纷呈的蛛网式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的最大优势是突破舞台限制,拓宽表现领域,与老舍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颇为相似。

【浅谈老舍《茶馆》的人物分析】相关文章:

最新关于老舍茶馆的毕业论文提纲10-18

浅谈医院财务分析论文09-09

浅谈数据挖掘财务分析论文09-12

浅谈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的论文07-18

财务报表分析浅谈论文06-16

浅谈物流金融风险分析论文09-15

浅谈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论文08-24

浅谈小学生写作与思维训练的方式分析论文12-09

浅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教学思考的分析论文07-15

浅谈L型层合梁分层破坏的高阶理论分析论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