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2-05 04:32: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述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大学英语写作 迁移

论述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及对策

  论文摘要:“中国式英语”是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普遍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主要是汉语的负迁移,并举出了“中国式英语”的一些特征,最后给出了应对“中国式英语”的对策。
  
  一、前言
  在大学英语每学期所进行的语言能力测试中,写作部分都不尽如人意。学生作文里面充满了“中国式英语”。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不能让人满意。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有义务找出学生错误的成因,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中外的许多学者通过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特征,发现在二语习得中,中国学习者习得的英语与英语本族语不同,它要受到学习者母语及其文化的干扰。
  
  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式英语”是对标准英语的背离,是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与洋径浜不同的是,中国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语言学习者应从他们输出的语言中杜绝“中国式英语”,坚持使用标准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的。”
  
  三、“中国式英语”的成因
  语言迁移是写作中重要的认知因素。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为表意文字系统,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属于字母文字系统。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许多方面都与汉语有差异,比如在语言结构,修辞方式,学习策略上都有不同,在英语写作当中汉语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来,这就是汉语的负迁移,上面所说的中国式英语就是汉语负迁移的典型代表。汉语在英语习得中起到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当学习写英语论文时,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压力,因此他们在思考写作细节就会在大脑中唤起汉语的系统资源。有时学习者会逐字逐句地从汉语翻译成英语,认为这就是正确的语言。有时他们倾向于用他们的母语来思考和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当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时,语际间的迁移体现在不同层面,比如说词汇、句法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在英语学习中他们的过渡语的形成和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非标准的口语方言都是受到母语的干扰而形成的。语际间的迁移普遍深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无可争议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环境只是局限在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而汉语则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触的语言。
  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汉语。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使用英语的能力仍在进步的过程中。当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写作英语句子时,他们想要适应英语的规则。因为两种语言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还不能用他们学过的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尽管有很多英语词汇和短语显现在他们的大脑中,他们仍习惯用汉语来思维。当他们遇到他们在不熟悉的境况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时,他们就把母语中他们熟悉的知识借用和移植到目标语言当中。另外,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对中英差异知之甚少也是他们学习语言的一大障碍。另外,有限的词汇量也阻碍了他们的英语表达。面对缺少必要的英语知识,学习者只能依赖从汉语到英语的语际迁移来补偿自己的缺陷。随着学习者认知的成熟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掌握,学习者会想要写长篇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不会考虑采用避免生疏的知识的策略,而倾向于在写作中使用新学习的知识,这样的努力使一些学习者增强了英语写作能力,也使另一些学习者偏离了标准地道的英语。
  
  四、“中国式英语”的特征
  1.意义的重叠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英语时,为了简便起见,经常记忆单词,而忽略了单词的搭配,因此他们构建出如下的句子:
  (1)Under the cover of the old house roof, everything becomes unusually depressed.
  (2)Under the old house roof, everything becomes unusually depressed.
  “roof”是房屋顶层的覆盖物,而“cover”也有覆盖的意思,与“roof”的意义发生了重叠。因此“cover”是一个不必要的词。学习者知道“roof”的含义,但却忽略了它的内涵意义。下面的例子也发生了含义的重叠:
  (1)You don’t study hard, yet you want to go to Oxford. What an impractical illusion!
  (2)You don’t study hard, yet you want to go to Oxford. What an illusion!
  从牛津高级词典中我们可以查出“illusion”是指错误的观念。这个名词已经包含了限定词所指代的含义,因而限定词应该被略掉。学生的作文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1)I like reading books.
  (2)…our parents paid the money for us.
  以上例子当中动词都包含了宾语的含义,在英语当中这些宾语通常被省略。但在汉语当中这些宾语却被保留。因而这些句子应该写成:
  (1)I like reading.
  (2)…our Parents paid for us.
  2.单词意义的直接字面翻译
  英语学习者掌握的概念和语义系统和汉语相关联。因此他们在习得英语新词时,通常要映射到已经存在的概念意义或汉语翻译的同意义词。有时,这会促进英语学习。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英语中的同义词有区别时,学习者试图通过他已有的语言符号来记忆和翻译新的语言符号的行为在习得新词时就变成一种干扰。语言学习者有可能通过寻找汉语中相同意义的词汇而养成一种直接翻译的策略。他们不管汉语词汇是否表达的是他们所要表达的英语词汇的意思。我们拿“neglect”和“ignore”来举例子,这两个词的汉语翻译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却是不同的。“neglect”经常指某人或某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ignore”经常指某人或某物不容易被注意到。因此,他们不能随意地被互相替代,否则,就会形成“中国式英语”,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1)I ignored this problem, since I was busy with other tougher matter.
  (2)He a short-spoken man and is easy to be neglected in class.
  3.词汇的不恰当选择
  (1)She didn’t make a fault anyway.
  (2)She didn’t make a mistake anyway.

  学习者之所以犯例子(1)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只理解了词的外延意义而没有理解词的内涵意义。词的外延意义的内容是概念意义,而词的内涵意义是词的附加意义和词的隐含意义。“中国式英语”只抓住了词的外延意义,而忽略了词的内涵意义,没有理解词的类型是褒义还是贬义,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例如,一位学习者不知道“fat”这个词的隐含语气,他写出如下的句子:

  Those who are fat should do plenty of exercises.
  一些人看到这个句子认为它是正确的,但英语是本族语者却不能接受,原因是“fat”在用作形容词时,很明显是一个贬义词,很显然,上例在语法上可以被接受但在语用上是不能被接受的。这句话可以被改写成:
  Those who are over-weighted should do plenty of exercises.
  
  五、教学建议
  当我们发现学习者写作的症结所在,我们就可以采取合适的方法从全新的角度去弥补我们的教学,把英语和汉语的基本知识、文化背景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老套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者对“中国式英语”的意识上不起作用,因此我们应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中应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下面是我们依据我们的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一些建议。
  1.写作课程与教师和教材
  英语写作能力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经过训练的高级能力。一般情况下,这门课程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与其他能力同步提高的,因而写作课应依据英语学习各阶段被包含在学习课程当中。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写作能力也会随着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被邀请在英语系教授英语写作课,这对高级学习者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的英汉语言能力较强,通过外教的指导,他们可以接触到较纯粹的语言环境,这对于他们发展地道的英语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条件不允许,聘用精通英汉两种语言的优秀教师来教授英语写作课也是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师最好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他们在重视语法的同时,更重视语用。
  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的英语写作知道书籍不是很多,传统的教材只是在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上比较有效,但却没有培养学习者足够的交际能力。通过我们对英语专业英语教材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写作在每一个单元都被教材设计者看作重要的部分,但写作题目却比较单调,往往只是涉及到课文的评论,并且,教材以外的写作材料也不够。而在语专业的写作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一系列的写作技巧被解释和列举出来,但是和汉语写作比较的内容却不是很详细,因而不足以为学习者建立英语写作的标准图式。因而教师必须补充额外的内容和材料。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英语和汉语中相关的知识点设立一些特殊的题目,提供一些巧妙的指导方式,或者详细解释或者研讨,直到学习者完全掌握知识点为止。为英语写作教学修改和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同时,教学内容也应该按照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阶段来详细设计。写作材料和练习也应该尽可能多样化,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灵感。写作教材也不应是以测试为导向的,而应是一种长期的学习计划。
  2.写作训练
  良好的写作能力不是天赋的技巧,即便是母语这种能力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由坚持不懈的训练获得的,同时吸取了文化特点和生活经验。既然写作能力是在正规的教师指导的背景下获得的,我们就需要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室教学由教师提供,结合其他的英语技巧训练。经过系统的英语写作训练,学习者可以自觉地减少母语的干扰,
  写作训练不是盲目的写作练习。它不仅仅是练习遣词造句和结构安排,而且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也必须放在大的语境中,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应该详细地计划、考虑学习者的不同水平、个人需要和其他方面,学习者应该按照写作过程的步骤逐渐地系统地接受训练。任何方法都旨在刺激学习者的写作积极性。只有他们被引导意识到整个写作过程与方法,他们才能掌握英语写作的精髓,写出好文章。
  我们必须承认写作技巧不是独立于阅读和听力等其它技巧之外的。写作训练应该伴随阅读与听力理解训练,大量的阅读与听力训练不仅能帮助学习者积累写作素材,也能培养学习者的语感。写作课堂的阅读与听力是对写作习得合适的输入信息。这种阅读与写作相互关联的想法是与Krashen的二语习得的理念相一致的。Krashen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和二语的流利程度是同时发生的,都是通过可理解输入和低情感过滤这两个条件。他提出写作能力是由大量的有兴趣和心情愉悦的自我激励的阅读获得的,“是阅读使写作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外貌和结构”。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和句子结构来学习英语的习惯用法。渐渐地,学习者就会发现他会不自觉地把他以前学过的相似的句型和词汇应用在写作当中。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主要强调三个方面:时间顺序,包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所有行为,事情发生的结构——他们是怎样发生的,所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学习者会学会在大脑中把输入的信息内化,然后产出他们自己的作文。我们也可以使用英语本族语者编写的阅读和听力练习。学习者可以先读或听一段简短的对话和短落,然后根据对话或段落回答问题或重复对话或段落。像翻译练习一样,回答问题的练习可以使学习者自由地输入一些新句子,句子的内容是受限制的。例如,学习者可以听一小段对话,对话中有这样的句子Tom says to Mary that he doesn’t think Peter is smart,学习者可以被问到以下的问题“What does Tom think about Peter?”学习者的答案可能是“Tom thinks Peter is not smart.”如果学习者这样回答,英语教师应该回应到“你说的是中国式英语的顺序,再听一遍录音(或再读一遍段落),这一次要注意听汤姆是怎么说的。通过反复这样的练习,学习者就会增强用英语本族语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意识。
  精心挑选一些句子来做翻译练习,也可以找出词汇和句法迁移中的失误。我们可以给学习者一些汉语句子和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段落,然后让他们翻译成英语。他们完成任务之后,可以让他们互相评阅和批改他们的练习册。
  
  六、结论
  从学习者作文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处理受汉语的影响。事实上本文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把汉语的迁移从一种不符合需要的境况提升到引导语言学习的内化过程。我们都知道写作教学大都在教室中进行,但一些自然的和习惯用语的输入并不一定总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保证,因而学习者的写作行为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具有如下的意识:即使是对第二语言很精通的的学生也会写出带有不同程度“中国式英语”的作文。这种“中国式英语”在学习第二语言写作的学生中很普遍,他们通常有很多的想法,但却找不到合适语言的表达。因而学生们就会转而求助于他们的母语。很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式”英语存在于学生的作文当中。“中国式英语”的根源也很复杂,但第一语言的迁移是主要因素。我们在写作教材、课程、写作训练以及反馈上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建议,这样教师就能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进他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Byram,M. Culture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Lon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9.97.
  [2]Cook,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96.6.
  [3]Corder,S.P.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151.
  [4]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1985.46.
  [5]谭玉梅.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
  [6]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50.

【论述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成因与特征分析及对策】相关文章:

浅析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06-12

论述大学英语学习效能感提高策略05-31

论述预设理论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探微08-24

英语教学中说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05-07

六安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成因分析08-08

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06-10

论述经济学研究中定性分析与量性分析的关系08-23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05-16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05-09

大学英语课改绩效分析论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