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8-01-10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抛锚式教学,阐述如何有效地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理解。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所谓抛锚式教学,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类真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数量也渐为古今中外名家之首。但由于鲁迅的作品既富于思想深度,又比较重视行文的技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鲁迅的文章往往比较难教,学生则觉得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发现抛锚式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从组织“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入手来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对作品的理解。 
  抛锚式教学的过程结构可用以下简式表示: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一、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创设一个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也就是设计一个宏观情境下的“锚”。 
  二、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根据“抛锚”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刘和珍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纪念她?请在文中找出刘和珍不平凡的事迹来。 
  2.这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你能了解这种情感是怎样的吗? 请在文中找出作者所寄予的深厚感情。 
  这两个问题相当于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的问题——一个“真实宏观情境”的“锚”。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并且也能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有了这些设计,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事件清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调就一目了然,而文章的教学难点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论述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学生主体
  • 论保险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论文
  •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论文
  •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对策研究的论
  • 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及取向论文
  • 基于学习力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热门推荐
  • 2017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范文
  • 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 浅谈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功能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
  • 浅析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