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电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2-09 15:49: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心电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的 掌握心电图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技能。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要求,结合心电图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记忆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心电图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心电图教学 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
        心电图是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尤其对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诊断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中等卫校诊断学教学当中,心电图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常反映心电图抽象、难学。心电图教学长期以来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职教育以知识“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这一要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当中,将心电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点记忆方法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改革与实践,现总结如下,以共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心电图教学的现状是,不论听课的受众体是谁,未来需求如何,一概从基础心电理论到一份份图谱;内容深奥抽象的心电理论和向量知识先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浇灭大半,与临床脱节的图谱数据、形态特征又分散庞杂,枯燥难记[1]。笔者根据中职教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1.1删减心电理论、向量知识
        对中职卫校学生来说,理解这些知识非常困难,这些知识对掌握正常心电图、常见心律失常影响不大,删减这些知识可节省授课时间,还可防止学生失去学习心电图的信心。
        1.2增加临床病例
        心电图的诊断离不开临床资料,真实、生动的病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讲解,在整个心电图教学中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效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2.1系统讲述法
        学生没有学习过心电生理,对心电图的图形形成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在短期内能辨认这些波群,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结合心脏传导系统、解剖特点解释P波、QRS波群、T波的位置、关系和含义,让学生知道窦房结发出冲动后,先传到心房,后传到心室,故先有心房除极波P波,后有心室除极波QRS波群和心室复极波T波。系统讲述法可使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并可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2.2比较教学法
        在讲授心动过速时,笔者将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动过速进行对比。正常人在活动时心率会加快,休息进恢复正常,但没人能说出心率加快和恢复的具体时间,是因为窦性心过速的临床特点是心率逐渐加快、逐渐减慢。在频率上,窦性心动过速往往不超过160次/分,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为突发突止,频率在160-220次/分之间。
        2.3病例导入法
        心电图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讲授时可导入生动、真实的病例,将心电图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导入一个生动的真实的病例:患者女性,拟为“心肌病”入院。住院期间多次述心悸,查体发现心率180-190次/分,心律略不整齐,当把心电图机拉到床边时心律失常已消失,当时做了动态心电图,但因电脑出现故障,不能分析结果。提问:病人出现了哪种心律失常?学生讨论后,教师继续讲述后来的情况,根据既往的病史,笔者当时提出:“患者曾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就按此种心律失常 治疗吧。”但得到上级医师的同意。一个月后,动态心电图机修好了,得知患者本次入患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若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讲述此病例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从生动的病例中了解到两种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异同,认识到学习心电图的重要性。在讲“房颤”时,笔者讲“f”波的特点有三个不一致,临床心脏听诊也有三个不一致,心电图中表现的R-R间隔绝对不规则,听诊时出现心律快慢不一,导入“房颤致脑栓塞”的真实病例。有一名30岁的农村男青年,患“风湿性心脏病”入院,心脏听诊发现三个不一致,问:根据体征,病人出现哪种心律失常?学生回答后,继续讲述,有一天清晨7点钟,病人突然出现失语,检查发现一侧肢体丝豪不能动弹,查CT示“脑栓塞”,治疗一周后病情无好转,家属黯然要求自动出院。通过该病例可让学生知道房颤听诊很有特点,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与心脏体征相结合进行诊断,还让学生知道房颤可合左房血栓,血栓脱落可发脑栓塞的严重后果,激发学习兴趣。
        2.4直观教学
        心电图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学中离不开直观与形象教学。为将教材与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必须利用好教具,使形象通过感官作用于大脑,让学生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2]。心电图学涉及大量的图谱,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会浪费很多时间,学生又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如模型、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刺激加深记忆,并有助于理解。具体如下:(1)心电图导联的连接:先让学生到实验室连接并描记心电图,后讲解。(2)心电图图谱的分析:过去用幻灯片、投影仪讲解,现已被多媒体技术取代。将教材中图谱作为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解,学生边看边分析教材中图谱,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图谱有以下几个优点:a)教师巡回指导,可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学生学习。b)培养学生分析心电图的能力。c)加深印象。d)有利于统一讲解。e)课后可复习。如果让学生分析不同的心电图图谱,教师讲评很费时、费力,学生对多变的正常的心电图亦感到困惑。
        2.5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重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做到教学与实际结合。同时用启发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最终使教学双方都得到提高[3]。笔者在讲解正常心电图图谱时,让学生参与分析,完成一份正常心电图图谱的诊断。通过学生参与,加深了学生对各波段的认识,了解心电图分析的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恰当的记忆方法,为实践打基础
        心电图教学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几种科学记忆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记忆方法[4]。
        3.1根据名称记忆
        笔者在讲解QRS波群的命名时,采用这样的记忆方法,按QRS波群名称排列顺序,Q波在R波的前面,S波在R波的后面,故称QRS波群。      3.2解释图形形成记忆
        在讲解心房肥大时指出,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右房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后右房先除极,左房后除极,P波的前半部分为右房除极产生,后半部分为左房除极产生,所以右房大P波高尖,左房大P波增宽。
        3.3根据导联连接位置记忆
        3.3.1心室肥大 在胸导联正极位置中,V1、V2最靠右边,V5、V6最靠左边,右室大往往V1的R波增高,左室大V5的R波增高。
        3.3.2心肌梗塞定位 正常人的心脏偏左,V1-3正极位置相当于左室前间壁位置,V4-6相当于左室前壁位置,所以V1-3、V4-6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Q波,分别提示前间壁心肌梗塞、前壁心肌梗塞,V1-6出现以上改变则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3.4利用导联排列顺序记忆或图表记忆[4]
        临床上常将心电图排列成以下对列,在进行心肌梗塞定位时采用对列记忆,方法如所示。

        注:框内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
        4   体会
        通过以上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基础、领悟力不同,逐个辅导和集体辅导相比,前者教学效果更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可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保障心电图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李玫,李蓓蕾等.心电图教学现状分析及信息化心电图教学与考核题库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76-77. 
[2]谢慧文,等.心电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2003,(4):38.
[3]李静,侯伟,黄绍平.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儿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等医学教育,2010(7):108-109.
[4]杨礼芳,赵梅香等.[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92-93. 

【中职心电图教学改革与实践】相关文章:

论中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8-23

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08-18

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论文08-23

谈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课08-07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中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5-11

独立学院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04-11

关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06-10

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思考论文05-12

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论文05-11

“本真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