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改进-一堂公开课后的反思

时间:2022-08-28 03:15: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教学改进-一堂公开课后的反思

        三年前,我上了一堂校公开课。上完这堂课之后,我做了较以往更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并付诸文字记录,所以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和更多的收获。
        这节公开课的课题是8A Unit 4 Grammar(I),是对“If”条件状语从句的了解和掌握。我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得认真备好课。根据我班学生整体英语底子薄的特点,我当时设计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对Reading的复习,涉及几个有关“If”;句的问题,让学生回忆答出,这样既可以温故知新,又可导入自然;再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并用红色突出“If”再用不同颜色打出主句和从句的时态部分。让学生观察、自主总结“If”句的用法规律;下一步通过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让学生及时练习来掌握这种规律;在学生对“If”从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通过“A visit to Beijing Zoo”的话题贯穿其中,让学生用“If”从句来谈论一些动物的情况。有生词时,通过图片来呈现、教授。接下来,通过Amy也到北京动物园去参观,直接过渡到课本上的练习,让学生对“If”从句反复操练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最后一步就是课堂检测了。
        课备好了,思路清晰了,下面就是落实到课堂了。上课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反映了备课环节的优劣。在实施这堂课以后,我自己特别有感受,在各位老师的点评之后,对这节课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从中找出这堂课主要的闪光点:①及时复习,复习时同时呈现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并能启发学生自主总结,这一点也充分体现课改的要求。②线索内容紧扣本单元有关动物的话题,能体现中心,过渡连贯,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单调和枯燥感。③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来教授生词、句子;并用不同颜色标出重点和本课要求掌握的短语,学生能一目了然。④让全班个别读、分组读、整体读,成为教学的一个特点,能面向全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堂课的不足点:①在复习时,给出问题后,我个人认为比较简单,所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部分学生可能还未听懂、看懂;整堂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凑。②在实施操练环节,应有易到难,而我设计的其中一个环节:展示图片,连词成句。是在让学生总结出“If”从句的用法后,只通过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的几个句子来操练后,就开始运用这一环节,其实这时学生就还未完全理解“If”从句和主句的时态用法,所以在抽问中好些学生很难分辨哪一个是主句,哪一个是从句,就造成了时态用错。结合老师所给建议,将课本上65页的练习完成以后,再实施这一环节,效果会更佳。③在操练的过程中,有些题目可让学生上黑板去做,让学生体会成就感、集中注意力纠错,这样课堂就会自然活跃起来。而我没有做这一步,只是在最后课堂检测的时候,叫个别同学上去做的。④板书太少。因为我把重要短语通过句子展示,并用红色标出,就没有一一列在黑板上,这样不便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记笔记。
        这堂课有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那就是课本上的练习中只涉及第一、二人称,没有涉及第三人称单数的练习,而这恰恰在中考中考得多,很多老师建议应该在这堂课操练一些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子。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同感,但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我班学生整体英语底子薄,这种做法对班上优、中上等学生来说比较好,但对不少的中差生来说就有难度了,所以为了照顾整体,这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能很好的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在课堂检测中,我涉及了几个第三人称单数的练习,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这符合我们说的“先练后讲”。至于拓展内容就在下堂课来巩固吧!这样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他们才能更好吸收。
        三年后,当我又教授这一课时,正因为我的深刻反思,而且上一次又是公开课,所以就有一种记忆犹新的感觉。在课堂实施环节上,我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上一次授课的反思,做了一次“坚持闪光点,弥补不足”的教学改进。具体做法如下: 
        第二次授课的设计思路大致不变。 
还是按照复习有关“If”的句子——导入到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观察、自主总结“If”句的用法规律——通过题目来操练——通过“A visit to Beijing Zoo”的话题贯穿其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这个句型——小组合作,自设话题,用“If从句”造句(这一环节是第二次加上去的)——课堂检测。之所以要加这一环节,而且是在以“A visit to Beijing Zoo”的话题贯穿,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If从句”句型后加的,主要是考虑到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操练对这个句型已经掌握之后应该形成一种自己的东西,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设话题,用“If句型”自由谈论,这样既体现课改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且让学生做到在老师指导下有任务有目的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课堂升华的效果。        第二次的教学改进主要是从上一次反思的“不足”着手的,并一一加以改进。第一次课堂教学不足点再次呈现:①在复习时,给出问题后,我个人认为比较简单,所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部分学生可能还未听懂、看懂;整堂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张。②在实施操练环节,应有易到难,而我设计的其中一个环节:展示图片,连词成句。是在让学生总结出“If”从句的用法后,只通过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的几个句子来操练后,就开始运用这一环节,其实这时学生就还未完全理解“If”从句和主句的时态用法,所以在抽问中好些学生很难分辨哪一个是主句,哪一个是从句,就造成了时态用错。结合老师所给建议,将课本上65页的练习完成以后,再实施这一环节,效果会更佳。③在操练的过程中,有些题目可让学生上黑板去做,让学生体会成就感、集中注意力纠错,这样课堂就会自然活跃起来。而我没有做这一步,只是在最后课堂检测的时候,叫个别同学上去做的。④板书太少。因为我把重要短语通过句子在投影幕上展示,并用红色标出,就没有一一列在黑板上,这样不便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记笔记。针对第一点不足:我把简单的让个别学生来回答说出这些句子,改成让学生默写Reading部分所学的含“If”的句子,抽了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小组竞赛默写,看谁写的最快、最好。让全班都参与进来,而且老师也可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针对内容多,造成的课堂时间紧张的情况,我把“通过题目来操练”和“展示图片,连词成句”环节的内容作了适当地删减,选出一些具有典型的考题和突出重点的句子来造句,这种只求精不求多的改变可以让课堂时间更加宽余。针对第二点不足:通过练习题训练后,我调整了顺序,先让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同时抽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这样时不时叫一些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增加必要的紧张感,同时也弥补了第三个不足点。通过两个步骤的操练,学生对“If”从句和主句的时态用法掌握到位,特别是能一眼分辨出哪一个是主句,哪一个是从句,从而也就不会造成时态用错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的顺序调整,演练充足使学生更快更易理解,收效确实大不一样,针对第四点不足:板书设计我分为两块,黑板中间写几个关于If句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型,突出本课重难点;黑板中间写本课的重要短语,通过在学习后,回顾巩固知识点,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写出,其他学生自己也写,之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如有发音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样也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