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计

时间:2021-04-27 17:04:0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计

  【论文关键词】工作过程 任务 教学内容

  【论文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发展到今天,其改革、发展、创新可谓是百花争艳、百鸟争鸣,但其改革和发展的实质,不外乎“面向人才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本文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着重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按照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演示之后学生练习;而高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 困难,而且教学效果不好。
  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院也在不遗余力的对各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革新。本人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各行各业基层直接参与组织、实施、保障生产(流通或服务等),为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工作”(引自《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是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的工具,为学生达到高职的目标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程要为不同的科类和专业服务。因此,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社会岗位群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和特点,其次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从两个方面来整合,从而重新设计学习内容。
  基于大量的研究调查,笔者认为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应体现以下三个特性:
  1.1 职业性:通过对各就业单位工作岗位需求、本校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毕业生追踪调查、在校生学习需求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我们分析了各职业群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以职业岗位的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职业性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是本课程的基本特性。
  1.2 开放性:计算机是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必备工具,而且各职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不同,同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当前的应用,而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1.3 实践性: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教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实践操作。
  2 工作过程分析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涉及到不同的科类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应用需求的专业。本文以笔者近年来所教授的不同专业(包括医学、文秘、办公自动化、农业、外语等)为分析对象,在社会岗位群中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了解和明确了部分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
  2.1 文秘人员:文秘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起草文件,同时需要对单位的材料进行整理。这要求他们要有较好的文字及表格的处理能力,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2.2 企划人员:企划人员包括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产品分析等人员。他们要写分析报告、写产品说明、制作广告宣传册,甚至做与财务相关报表,还有可能向客户介绍产品。这要求他们除了有文字处理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电子表格的处理能力和演示文稿的应用能力。
  2.3 中小学教师:每年的学年工作计划,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成绩分析,学期、学年工作总结,备课等。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和简单课件的制作能力。
  2.4 外语工作人员:外语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对话翻译和文字翻译。文字翻译是完全的字表处理,而语言翻译又需要作备忘录,同样也要有字表处理能力。
  2.5 农业干部:我院承担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任务。农业干部除了要掌握农业的相关知识外,还担任着国家政策宣传、基层管理、基层数据汇总及上报等任务。使用计算机、字表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能力。
  2.6 医护人员:按国家卫生局规定,医护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他们主要是病历及药方的整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健讲座等工作。对计算机文件的管理、字表的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习二级相关知识的基础。
  综合以上社会岗位群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并与我院相关教学研究室主任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的工作过程分为6个情境,分别是计算机基本应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数据的分析、网络的应用、计算机演示。通过以上情境,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素养。
  3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工作过程分析出的6个情境,并与我院选择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进行反复的对比和推敲,我们认为内容设计应当从Windows基本应用、Internet的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五个方面入手。
  针对这五个方面,再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和现实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和解构,再按任务进行整合,设计出了十个任务。
  3.1 Windows XP的基本应用:我们发给学生一个压缩文件,在教师机上建了一个共享文件夹。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用“画图”软件制作“树型结构图”;用“记事本”做“自我介绍”;(2)解压教师给的文件;下载“PDF阅读器”并安装,打开所给的PDF文件,截图生成新的文件;(3)通过映射网络驱动器,获取教师机共享中的文件;(4)建立“文档”、“图片”和“电子表格”三个文件夹,将解压后的文件和自己做的文件按类型分类管理;(5)将三个文件夹压缩到一个文件中;(6)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以压缩文件作为附件。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件的分类管理、Windows的基本操作、Windows组件应用、网络磁盘影射、压缩软件、电子邮件等。本任务来源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