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和策略建议

时间:2022-12-10 13:44: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形体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和策略建议

摘要: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美育、德育等综合能力上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在新时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高职院校开设舞蹈形体训练公共课,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就职业类院校寻求更具备发展素质综合能力及可行性策略,提供一些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观念;素质;公共必修课;形体美教育  
         形体美训练,是按照一定的艺术范畴,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通过切实的舞蹈形式纠正操练者体态方面的某些不足,促使身体姿态和体形正确优美、匀称发展的一种舞蹈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形体美训练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体态上的不足会影响一个人健康的体魄:如含胸驼背、头部前伸或里缩、腹部前挺、膝盖内关等等,往往会导致颈椎病、“0”型腿、“外八字”腿、腰腹部松弛、臀部下垂等毛病,这些错误姿态同时使人感到不美观、文雅。所以说,形体美训练既不是为专业艺术团体培养专门舞蹈人才所需的教育途径,也不等同于幼师类、音乐类学生所学习的综合性舞蹈,它自有特点和魅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莫不过是人们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想唤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创意、新激发点,这就决定了形体美教育这一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深入人心地驻扎在高职院校的自然性和必要性。然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生的普遍传统观念中,舞蹈的概念是模糊的,它似乎成为少数爱好者的专利,或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一项文娱活动,与大学生无关,更与职业类院校的学生绝缘。试想,一个学电机技术应用或机械操作的学生练习一些正确的形体动作,传统观念将令他们感到尴尬,这正是中国职高教育中存在的一种缺陷。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如果站在艺术学的高度和学生在学习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上看,假设培养综合能力的开展仅仅依靠每周一、两节课时的音乐课和美术课来陶冶人的情操,那美育教育将是片面而苍白的。不同的艺术各有各的特征,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舞蹈形体美教育,十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设这门公共课程既美化自己,又美化校园,为学院增添一抹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新气象,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及舞蹈形体美训练,十分必要。 
        —、舞蹈形体美训练具有独特的美育功能 
         早在我国《诗经----大序》记载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说,舞蹈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赖以生存的。在艺术的领域中,各门类的艺术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如音乐,通过优美、抒缓抑或激昂澎湃的旋律,轻快或紧张热烈的节奏,在听觉上震撼着人的心灵;美术,则通过流畅的线条,变化莫测的色彩,造型各异的实体等等在视觉上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舞蹈,在人体的动态中更加容易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精神状态。因而,舞蹈作为运动着的艺术,它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可以把处于静止状态下的线条、色彩、造型以及优美动听的音符、节奏等通过肢体的运动,把一切可能是“死”的事物,变为塑造生动形象的动力,更好的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学习舞蹈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有着独特的美育功能。
  二、开展舞蹈形体美训练,在大学校园中有氛围、有基础                                                                                    
  根据笔者认真考察,大学校园舞蹈文化主要可分为两种:按舞蹈的社会作用来看,一种是自娱性舞蹈,另一种是表演性舞蹈。自娱性舞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跳舞以自娱”,借跳舞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因此,校园上也曾出现过学习社交舞热,迪斯科热以及现在流行于社会的“街舞”热。而表演性舞蹈则从目的、地点、欣赏对象等区别于自娱性舞蹈,它是专门为人们欣赏而创作的舞台表演节目。比较两者,前者的活动范围更广,对象更多,其目的是借助舞蹈来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
后者则目的性更强些,它通过专业的舞蹈创作等内外因素在舞台上一展才艺,演出时还要考虑服饰、人数、队形的编排以及演出过程有其欣赏价值、社会意识传播的功能产生等。综合对比大学校园的这两种舞蹈文化,笔者认为,为了更有效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及舞蹈艺术教育,可以选择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形体美训练,它具备两者的优点,参与人数多学习见效快,既有自我娱乐的特点,也可稍加变化把它发展成表演性舞蹈,相信可以获得广大学生的呼应、认同。
        三、专项设置形体美训练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转型后的高职院校,专业门类繁多,课程专业性理论性强,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所受艺术教育实践少,因此入学后的学生除部分原在师范类大中专班中的音乐专业曾受过几年系统的训练外,学生彼此间的舞蹈基本素质差异性较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心理的差异,它使学生的舞蹈基本素质差异进一步扩大。对于这一反差心理,如没有正确对待并进行引导,它将反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基础较好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容易产生自卑、被挫败的心理,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没有把形体训练列入教育的范畴,还没有意识到舞蹈形体训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性。处在新世纪的人类意识的高职院校,我们必须具备超前意识,积极地参与现代学习实践,有义务有责任把学生的精神面貌塑造成体态健美、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正因此,设置专门的形体美训练课,更具长远的教育意义。       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课堂上开展形体美训练?本人认为有两方面可以实施的策略建议:
        (一)通过课堂上的专门教学,训练站立、行走、端坐等正确姿势 
        古人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一个人如果想拥有挺拔的身姿、优美得体的举止和高雅的气质,首先必须具备这几方面特征。也许有人说:我把服装穿漂亮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人本身所固有的美并不完全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应该把内在的潜意识作为一种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把在日常生活、学习下所形成的内在美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当代职校学生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令观者赏心悦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地训练,如把上训练和把下训练。在把上训练可以通过踢压腿,各个方位的蹲或扶把前、旁、后腰的练习等等,提高学生身体的软度和开度,并增强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稳定性和柔韧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学生的体态有上文所述的毛病,则可以通过特殊训练来加以纠正,“含胸驼背”的可以在把下训练上进行大量的肩、胸训练,如压肩胛带、后掰肩胛带等等来有效纠正体姿,使之挺拔;“O”型腿的进行坐地勾绷脚、控腿练习以及简单的扶墙压筋、站一位、擦地蹲等等练习来改变;而有小肚腩的则可以躺地仰身作小腿收拢引体向上等练习。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这些方法都切实可行,效果明显。
   (二)开展课堂校园集体舞活动 
    集体舞是较为大型的群众性舞蹈。中国有深远的文化古老的民间艺术,各舞蹈素材资源十分丰富:如藏族的“踢挞舞”、“锅桩”,通过袖子的变化来表情达意;蒙古族的“骑马舞”、“挤奶舞、摔跤舞”,采用腕的动作节奏鲜明的硬肩、内在韧劲的柔肩、喜悦的笑肩、耸肩等表现了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在辽阔草原上的愉快游牧生活及热爱家乡的精神面貌;维吾尔族的舞蹈风格则热情奔放,开朗轻快,膝部及手臂都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傣族舞蹈的“孔雀舞”、“鱼舞”、“腰鼓舞”令人目不胜收,通过富有雕塑性的造型、“三道弯”等动作来突出本民族特点;而汉族舞的种类更是繁多,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山东鼓子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等等。学习一个民族的舞蹈风格犹如掌握了此民族古老渊博的文化,对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家庭文化无疑是一条最好的途径。教师可以把这些取之不尽的民间素材编排成简单而不单调的队形、动作,通过双人舞的配合、群舞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练习上既不会感到枯燥,同时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塑造健康的体魄、优秀的品格。
  总之,舞蹈形体美教育在新时期的现代化进程中,有它独特的功能。它不只是一部分人目前需要它,或少数有专长、有兴趣的人的学习专利,而应该把它列入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归入艺术教育的范畴,使它为美化大学生的外在形象服务、为提高高职院校的精神面貌服务、更为增进全人类的整体综合素质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文仅仅是一个课改教程的新切入点,望未来能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供更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斌 形体训练纲论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2]金秋 大学生艺术课程与教学 [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年。

【形体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和策略建议】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精选11篇)05-18

谈当前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08-18

探讨高职法律院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08-04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05-09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08-12

高职院校设备管理问题和对策论文05-09

谈高职院校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实践08-04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08-12

谈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05-31

对加强高职院校社科教学实效的探索和思考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