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师音乐专业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

时间:2021-04-30 09:30: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高师音乐专业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 
    论文摘要:
民族民间音乐是高师音乐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的现象。为此,我们分析了其中原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出四项改革措施并予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低、教师的教学效果差的现状。为此,我们对这门课进行积极探索,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掌握各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热爱民族文化。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不懂、学了不实用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民族民间音乐采用讲授法教学,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阐明规律的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灵活性大、逻辑性强、教学进程中便于调控。缺点也非常明显,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直接实践和及时做出反馈的机会。这种方法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单调。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具单一。长期以来,本课程还是采用粉笔、黑板、收音机、钢琴等传统教学设备。学生无法感受立体、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教学手段落后,导致 “海量”信息难以传输。
  (三)教学实践单一。一是学生缺乏将这门课的知识运用到相关课程的能力;二是缺乏田野实践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活”的课程,不深入民间进行田野实践难以真正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精髓。
  上述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何解决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们从多种方法教学、网络多媒体运用、多课程渗透、实践基地建设四个方面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现代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我们将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介入课堂,不仅有效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讲“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交融与板块分布”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很多民歌虽然曲名、流行地域不同,可旋律、节奏、调式、结构却惊人的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能否说它们是“同宗”民歌?它们的“宗”在哪里?如何流传到各地的?不同地域的“变体”间有何差异?[1]教师先用启发法启发学生思考,然后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直观的视频资料,接着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辨,最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以上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二)加强网络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课堂。它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以材料逼真、信息量大、人机互动、教学立体等优势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还实现网络异地、同时、互动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强有力的补充。
  例如,介绍民族乐器笛子。在没有实物笛子的情况下,如果仅凭听笛曲,我们难以完全了解笛子的构造、性能、演奏方式、演奏技巧等知识。而现在,只要播放一段笛子演奏的视频,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将教师上课视频、教案、音响、习题等资料传输到网络上,让学生能随时能自学。这样,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找,实现自主学习。这种新型教学平台的优势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
  (三)加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适于与各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的科目,它与声乐、器乐、视唱练耳、歌曲分析与写作等专业课程以及其他人文课程都有紧密的联系。”[2]将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其他课程中,既能加深了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又能将民族民间音乐活学活用。
  民族民间音乐与声乐课的结合。如学唱陕北民歌《蓝花花》,正确掌握了歌曲音准、节奏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是不够的,这只做到了演唱歌曲的“形似”。要做到“神似”,还需要了解《蓝花花》的体裁、歌种、调式,当地生产生活环境、语音状态和语言声调等相关知识。只有结合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深入分析《蓝花花》,才能更好地把握歌曲风格韵味。
  民族民间音乐与歌曲写作的结合。在歌曲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民族民间音乐多样的发展手法将主题展开。如《春江花月夜》主题句中的“鱼咬尾”“变化重复”手法,还有段落间“换头合尾”手法等。这些手法在发展主题的基础上做到了音乐风格的统一。我们将这些手法运用到歌曲创作中,不仅发展了旋律、形成了完整的乐曲,而且使全曲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得了对比。
  在与相关知识结合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本科目知识,又对相关科目加深了理解。
  (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建立实践基地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几年,不少高校与地方建立了实践基地,使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以贺州学院为例,学院所处的贺州市蕴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其中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蝴蝶歌最具代表。就是一种有特色的二声部民歌,“多由两名女歌声同声演唱,两声部间多用和声音程,演唱效果有如对对蝴蝶双飞一般”[3]。鉴于蝴蝶歌的艺术价值,2009年学院艺术系在富川县建立了瑶族文化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定期开展蝴蝶歌的采风活动。通过聆听瑶族民间艺人的演唱,同学们对瑶族音乐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充分感受到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这一过程中,学生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民间素材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有的学生还对某些瑶族音乐现象进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撰写成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