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蜡文化视野下的关索戏(2)

时间:2021-04-30 12:40: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傩蜡文化视野下的关索戏



    二、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成因

“一切东西都既是古老的也是新颖的。一切艺术都是历史积淀的产物,过去弥漫于今天,今天艺术的结构与主题、
媒介与技巧、造型与形式,都是过去的继续⋯ ⋯ 对意义的理解只能来自相关事物的联系之中,来自人们共同生活的洪流中各种事物的相关性,从这种相关性中,每一特定时刻和特定事物才能获得意义。” 对关索戏而言,其傩蜡文化思想成因首先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

    郑志明先生指出“高温多湿的华南地区,昔为蛮荒瘴之城,瘟疫一旦流行,死者一枕籍,颇多折磨。在医药不甚发达的传统社会,人们转向特殊的信仰经验,经由各种神奇传说与灵异事迹,趋向于尚鬼信巫的宗教活动,形成驱瘟禳灾的生活习俗, 也就不足为奇。” 。。关索戏所在的澄江地区生产水平低下, 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据说,道光时期(1825~1847年)就有大约15起灾情,或地震地质灾害。在灾情面前,人们自然想到巫术蜡祭,于是演出关索戏, 以求平安丰产。

    而在云南兰坪、碧江等地居住的白族支系那马人中,也盛行类似的戴面具的、以歌舞形式祭祀神灵的习俗活动,可见特殊的自然环境是产生傩蜡文化的根本土壤。

    弗雷泽曾指出除个人巫术之外,“在野蛮社会中, 还有另一类常见的可称之为‘公众巫术’ 的事例, 即一些为了整个部落里的公共利益而施行的巫术。”” 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渊源应与此类公众巫术有关,小屯村为汉族聚居的农业村落,世界各地稻作文明里,巫术性农业祭典和狂欢性的蜡舞历来都存在,“以傩歌傩舞为主的祭祀活动,其目的仍然是祈求农业丰收,是一种古老的五谷神祭拜仪式。”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日“神农氏始教耕,于是始作蜡祭, 以赭鞭鞭草木。” 《路史·前纪》曰“炎帝神农氏,每岁阳月,盍百种,率万民蜡戏于围中, 以教其· 170 ·岁之成。” 在国外,如普列汉诺夫就对南民答那峨土著巴戈包人的“农作舞” 有过细致的描述:“在他们那里,男女都从事农业。在种稻的日子里,男人和女人一大早就聚集在一起,着手工作。男子走在前面,一面跳舞,一面把铁镐插入地里。妇女跟在他们后面,把谷粒撒到男子们所挖的坑里,用土把它盖好。”-- 由此可见,作为傩蜡文化的小屯村关索戏,其产生及遗存自有其特定的自然经济基础,在恶劣贫瘠的生产环境和瘟疫灾害不可预知和对抗的情形下,人们借助巫舞、傩戏以及蜡祭等手段沟通神灵,祈求庇佑就顺理成章。而这种定期举行的“公众巫术” 或傩蜡仪式反过来又促进社会聚落的稳定和发展。“巫术不仅对于个人言,可以促进人格完整,对于社会言, 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 在分裂性社会结构的乡村聚落里,共同的傩蜡文化仪式、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原生民间俗信无疑增强了部族的凝聚力和秩序性。   即“宗教使人类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于是变为更强有力的一种社会控制。”生长遗存于水平低下的乡村部族及偏僻封闭聚落空间的傩蜡文化,虽然渊源于巫术及其相关仪式,但比传统巫术更有兼容性和开放性。我们知道,在“民神杂,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的时期,普通人都可以与神通灵,导致神性权威的坠落与社会秩序的混乱。于是通过“绝地天通” 方式,“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与神灵沟通的权利被控制在巫手里。而傩蜡文化则广泛吸收儒释道文化思想,并不断增饰民族英雄或历史人物,在理性化、艺术化的同时珍视的保留其神圣性。关索戏就是小屯村人民不断增饰传说中镇守关山的英雄人物“关索” 而创造的神奇传说和独特的傩蜡文化体系。据载滇黔等地的关索岭地名甚多,除文山、永平外,大多数均流布在诸葛亮南征的进军路线上,或者是靠近行军路线的地区,凡是关索岭,山势都很高, 而且很险要,均属军事要地,岭上都建有关索庙。 然专家考证和史说皆无关索其人。《黔书·附说》条说, 山关高者,车舆货物过, “置索挽之”,于是类似此类险要及事故频发的峻岭,均被命名为关索岭,而为了祈求平安,过关山时的挽索被幻化为镇守关山的猛将“关索”,并与当地的关羽信仰及三国故事叠加,经过不断增饰,最终演变为集神话、傩仪、戏剧以及宗教文化一体的关索戏以及相关的傩蜡文化体系。

    关索戏的成因也说明“宗教文化的解释功能是将整个宇宙设想为对人来说具有意义的大胆尝试。”” 《(礼记·祭法》中说: “山林川I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 皆日神。”“由于对自然缺乏认识,人创造了种种的神,这些神成为他们的希望和畏惧的`唯一对象。” 恩格斯也说: “在原始人看来, 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

    在所有文明的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u克利福德·格尔兹指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一个人为了按照该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规矩行事而必须知道和信仰的东西。” 孔子也指出祭祀的真正目的在于“人事”,即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慎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 而能追之,厚之道也。” 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约束人,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强大的规范功能。具体到关索戏这种傩蜡文化体系,人们不遗余力地去增饰,必有其实用功能。小屯村相传为诸葛亮南征时先锋大将关索屯兵所在,而学者专家也基本同意将关索戏归于军傩,如今关索戏演出前后的祭祀似乎将关索当做戏剧保护神, 即“乐王” 来祭 }巳。《春秋元命苞》日“翼宿,主南宫之羽仪,文物声名之所丰茂,为乐库,为天倡,先王以宾于四门,而列天庭之卫,主徘倡,近太微而为尊。” 《晋书·天文志》亦言“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徘倡戏乐。” 可见“乐王” 指天庭主管戏乐的最高主宰,翼宿星君。而巫舞、傩舞则借助神秘的乐器通天地人体之阴阳,抗御疾病瘟疫。
    庄子指出: “游鸟说问于雄黄日:逐疫出魅,击鼓呼噪,何也? 日:黔首多疾,皇帝氏立巫咸,使之沐浴斋戒,以通九窍;鸣鼓振铎,以动其心;劳其形移其步,以发阴阳之气;饮酒茹葱,以通五脏;击鼓噪呼,逐疫出魅,黔首不知,以为魅祟尔。” u-《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解释舞蹈的起源是指出“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积蓄,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 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又说“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 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宜导之。” 《路史·后纪》在复述这段话时再次明确“大舞” 对阴阳的调节功能。“阴康氏之始,水渎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