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俗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

时间:2022-12-11 00:38: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通俗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浅谈 通俗音乐 音乐课堂

    论文摘要:通俗音乐,在中学生心目中一般认为就是流行音乐。即指那些结构简单、内容通俗、创作手法相对简单、曲调优美、自然亲切、歌词贴近生活、直抒胸臆、发声方法不受约束较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正是由于它具有以上特点,所以深受大多数学生喜爱。那么如何科学地把握音乐教学,满足学生听唱通俗音乐的要求,使优秀的通俗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渗透为音乐教学的一部分。那么,就通俗音乐如何进入音乐课堂,从理念、方法、方式上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做法,作为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更新教学观念,变“禁止”为“引进”
  社会是丰富的,也是多样的,当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健康的东西。高雅的音乐世界,也不例外,通俗音乐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是这类音乐中不乏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靡靡之音,这些鱼龙混杂的流行音乐正在悄悄地冲击着我们的校园,因此学校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通俗音乐作为一种时尚的音乐文化,作为教育者我认为应该顺势而为,允许它渗入学生心中。假如我们的音乐教育把通俗音乐简单地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一般。既然我们不能阻止通俗音乐的冲击,那还不如转变观念,变“禁止”为“疏导”,使通俗音乐为音乐教学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据说在国外早就把流行音乐引入中学的音乐课堂。同时我们客观地评判,通俗音乐中也有它的闪光之处,也有好多经典的作品。鲜明的节奏、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以及丰富的时代气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和培养学生从通俗歌曲中吸取营养。不少教师对流行音乐具有强烈的排斥心理,甚至包括很多资深音乐家、音乐学者、专职音乐教师等,他们认为通俗音乐往往是肤浅的下里巴人,不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有教学价值。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免有失偏颇,他们忽视了通俗音乐中合理的健康的可以利用的价值,忽视了通俗音乐也能影响教育人的功能,而一味地抵触,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很多通俗音乐中、流行歌曲中的庸俗内容和低调的情绪,很不适合中小学生欣赏,对他们的心理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通俗音乐进入课堂应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接受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学生,必然要受到这种文化的冲击。
  我们绝对不可以对其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不断尝试,力争把健康、优秀的通俗音乐作品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也发挥通俗音乐的教育功能。看清通俗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在新课程的教育指导方针下,教师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依据和基础,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不断以新鲜的、健康的教育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拓宽我们的欣赏视野,与时俱进。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选择地将一些好的通俗音乐作品介绍给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积极引导,激发热情
  不难看出流行音乐对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到处都充斥着流行音乐的袅袅余音,无怪乎现在的中学生们热衷于演唱或欣赏流行音乐,并且视它为一种“时尚”。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悦耳动听、节奏感鲜明、富有青春活力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还表现了一些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很容易被中学生接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我们中学生的,例如通俗音乐中的流行歌曲很大一部分都是爱情歌曲,也有些歌曲带有暴力、消极倾向。若沉迷于歌曲的歌词,这些音乐就会无形之中侵蚀学生的思想。但是从我们的音乐教材来看,学校的音乐教材过多注重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开发和教育,很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兴趣不浓。
  课本教学内容的实施甚至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望而生畏乃至憎恶的反感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堂中引进通俗音乐其实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我们教师要有选择地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经典的通俗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不断提高他们学习信心和对音乐审美的能力,这样也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课本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迎刃而解了。
  现在的孩子都受着这个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走在时尚的前沿。接受的音乐也不例外,他们接受的途径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对他们的音乐审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再说,这个年龄的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外面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缺乏辨别选择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肩负起音乐教育的职责,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真正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部分,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我们在选择通俗音乐教学的时候尽量能够根据学生的意愿去选择,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学生的意愿,把这类音乐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是“爱祖国、爱家乡”歌曲,第二类是“励志歌曲”,第三类“同学情、朋友情”歌曲。
  在这三类歌曲的选择中教师应该从学生那里及时得到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从学生的要求中精选出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对这些歌曲进行上网查询、下载原声和伴奏。如韩红的《家乡》、李娜的《青藏高原》、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陈红的《感恩的心》、周华健的《真心英雄》《朋友》等等,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逐步补充最新的流行音乐。内容上一定要积极向上、主题鲜明、旋律上要优美动听,感染力强,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使优美的流行音乐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使这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好听的通俗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相互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评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发挥他们最大的学习潜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也会使我们的音乐课成为学生的一种期盼,在孩子心目中有更高的地位。
  三、内容互补,雅俗共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在过去的音乐作品中,而且应是在全部的、综合的音乐作品中进行”。
  马克思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如何将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有机地结合成为完整的教学载体,让学生从中了解和学习,真正认识到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和艺术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内涵。目前中学生大都喜欢通俗音乐,对于传统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相对不浓,这也需要我们加强对传统的古典音乐的宣传和教育。
  在教育中将通俗音乐与传统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结合起来欣赏是我们音乐教师实施音乐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努力做到内容互补,雅俗共赏。
  具体来说在音乐教学中实现内容互补,雅俗共赏可以这样做:
  1.我们要精心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努力揭示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和艺术形象,争取通俗与古典的完美结合。我们在使用中学音乐教材中可能也发现了许多缺陷。例如:乐曲的选用趋向陈旧,虽然大多是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审美感受,但却少了些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比如我在教授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时,学生进音乐教室的时候,入场音乐我没有播放这首作品,而是播放了韩红演唱的歌曲《家乡》。熟悉的演唱者、熟悉的流行歌曲,马上可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如果播放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学生会乱哄哄的一片嘈杂。因为那音乐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无法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们教师都知道,中学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一节课,对于孩子来说,大多是一种摆脱繁重的学习来享受快乐来的。
  如果学生一进音乐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他不喜欢的东西,这节音乐课就难以开展,所以,我总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引入正题的。
  2.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去鉴赏,多找一些现场演奏的视频。欣赏同一部作品,我们可以找用不同的方法演绎的版本。让同学去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例如古典音乐用现代的电声演绎;现代的流行音乐用交响乐队演奏;流行歌曲用美声或者民族的方法来唱;美声、民族的歌曲用流行唱法来唱,这样的比较教学法,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很实用的,学生还是很愿意接受的。这样我们教师也不会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
  总之,新的课改精神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育现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为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理论与科学教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编音乐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析通俗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相关文章: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04-20

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应用研究05-05

浅谈营造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08-29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04-19

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精选13篇)05-11

普通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浅析06-14

对创新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浅析06-15

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导学”的应用06-06

高校音乐教育中管乐教学改革08-24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