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时间:2022-08-29 12:31:0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摘 要:学生的心理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激发学生无限的心理潜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学生心理潜力的方法,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地把学生的心理潜力激发出来,成为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掌握科学知识的根本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心理潜力 心理教育 学习动力
        心理潜力是指在人的心理中内在的、潜伏的、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 也就是人的心理中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即“心力沉睡”。
        根据现代脑生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具有无穷的学习潜力。大脑储存知识的能力非常巨大,我们一般人只是使用了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使自己的大脑达到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开展的旨在激发学生心理潜力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山东省坊市寒亭一中成立“生命动力团体成长班”,在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的帮助下,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学生反映良好,成绩进步巨大。
        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积极开发自己的心理潜力呢? 
        第一,构建有利于激发心理潜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源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即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怎样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一方面,设置课前悬念,创设有效竞争。悬念设之于课前,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锐不可挡之势,有效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投入和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第二,优化管理方法,激发学生潜力。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对成功感的心理需求,刺激学生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认同感,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效的管理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果。
        怎样优化管理方法呢?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懂得爱,同时也需要爱,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感情交流,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又要进行多方面的合作。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具体地讲就是要让学生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教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情绪起伏不定的心理时期,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往往会选择最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赵晓颖老师也曾经说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利用教学手段,挖掘教学材料。
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价值,并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冲动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二是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计课堂问题是一门艺术,目的是确定学生思维的起点,明确学生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解决学习问题的喜悦。       第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这说明好奇心理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引导、激发,需要外界的诱因刺激。
        怎样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呢?首先,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谓的新鲜感,也就是说学生对所接触的教学内容可能是陌生的,例如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个成语、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接收大量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还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毕竟只是教学手段,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投入到所学习的内容中去。其次,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人们对于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自己动脑想出来的东西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和特殊的兴趣,中学生尤其如此。中学生模仿性强,爱动,爱思考,对很多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心,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和材料,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成功的乐趣。如通过小实验、日常观察、制作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