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实施分组式教学

时间:2021-05-01 14:54: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实施分组式教学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班级授课制 分组式教学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强调实践性,广大教师在传统大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下对“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着眼于优化班级授课方式和提高教学效率,作者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探索实施分组式教学。本文对分组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作者在实施分组式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了阐述。
  1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分组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授课班级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需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为每组为5~7人,指定小组长,协助教师指导、组织和反馈学习信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缺少学生自我探索、调整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考的“过程”。
  1.1 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也正因如此,小组成员科学合理的搭配也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分组为组教学的成功实施创造有一条件。在分组过程中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劣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1.2 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鼓励他们向着更高的要求完成每一个角色和每次的任务。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可以轮流进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可以充分展现评价的公平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 实施分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方面,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目标反映教学统一的要求和基本标准;个性目标反映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本和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1 对小组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态度。作为指导老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分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协作、探索和创新精神。任务式教学允许个性的张扬。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方法灵活、鼓励创新,主要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机制,让学生成为评判的主角,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2.2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和关注。通过观察,教师能了解每学生的基本能力、情感、行为和不同的学习特点等,并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需要。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方面”,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以最需要和最合适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应从多方面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为每一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能实行“一刀切”。我们必需意识到:只有正视学生差异,善待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及富有个性的发展。
  3 其他协助教学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的、应用型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分组教学离不开其他教学方式的协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任务根据教学的需要,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的,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如在学习Word操作时,先由教师简单而全面地介绍一下Word的基本功能。然后给学生下发一个用Word制作的文件样例(里面包含了如字体、字号、颜色、艺术字、对齐方式、文本框、边框、填充颜色等的设置),要求各组学生照着样例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一模一样的Word文件。这样小组长就可以带领同组的其他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制作。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一部分人继续想办法制作,另一部分人到学生专用网站上去寻找相应的操作方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分工意识。如果有些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可向教师询问。
  当学生对Word操作掌握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可要求小组完成更有深度的任务(可根据各组情况分出难易)。以用Word设计板报为例,先引导帮助学生制订制作计划。
  3.1 板报方案的设置
  把任务交给小组长,由小组成员自行提出设计方案。
  3.2 小组讨论方案
  针对板报设计方案认真讨论研究,适时作出修改。小组长分派任务,具体的任务分配到个人,根据分工,相互协作,各尽其职,共同完成指派任务。由专人负责搜集板报内容和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下载图片;由专人在网络上查找一些操作的方法和关键的技术;教师适当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作品上传到网络,由学生主评,教师参评作品的制作效果,最终给予评价。以后随着学习的再深入,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选题,自行制订制作方案。这样一来,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井井有条,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达到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