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上提问的科学性

时间:2021-05-02 10:58: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上提问的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渠道。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分析一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课堂提问缺少科学性
        1.问题笼统单调,不能揭示教材或学习活动中的实质矛盾。提问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新性,为学生铺设思维通道,加速思维的进展。要了解学生的认识过程,注意防止负面影响。
        2.问题不能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高中生虽然较比初中时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对于抽象的概念性问题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健全,提问的设计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3.问题反映的信息量不合理。“合理”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4.所提问题的指向不明确,模棱两可。例如,“观察这两列数列,你发现了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显得含糊不清:究竟是问其中的每个数列各自的特征呢,还是这两个数列共同的特征?是问每个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个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研究每个数列趋向无穷时的特征,还是考虑两个数列对应项之比当项数趋向无穷时的.极限呢?令人无所适从。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
        二、课堂提问缺少艺术性
        1.提问内容呆板,缺少趣味性。提问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而受到时间、经验等的限制,我们教师很少能设计出精彩的提问,平时教学中也通常拿教材的引例,并不是教材的引例不好,只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一定每一个引例都适合你的学生,况且很多学生在课前都做预习,这些对他们就失去了趣味性.
        2.问题过于呆板、机械,缺少艺术性。实验证明,“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像包装精美的商品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一样,在维持提问原意的前提下,对习题的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修正。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长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三、忽视学生的课堂置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被认为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并接受教师的评价,然而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提出的要求,生本教育的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置疑,并提倡由学生自主解决,这样才是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极致,使他们获得更广泛的思考空间,这也是我们数学课堂应该追求的更高境界。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效果呢?
        一、教给学生提问方法,提高问题质量
        1、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极为重视“提问”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问的技巧,可用10个词提问: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类推,灵活运用这几种提问的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能较好地提出问题。
        2、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怀疑权威,提出不同的见解。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在预习中质疑。即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把它或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内容。
        二是在教师讲课中质疑。不认同的问题,通过师生双向交流解决问题。在练习中对问题设置、解题思路、作答过程,甚至答案进行质疑。
        三是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可“抛砖引玉,设疑置问”。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可能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够理解,不知从哪方面提问或从未有过机会,不敢提问,那么,教师就应巧妙地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参与。
        二、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利用教材,借助于多媒体,开展活动,联系生活,通过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