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1-05-02 11:47: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的点滴体会

    论文关键词:根据工种制定计划 因材施教 设计教学方法 轻松学知识
    论文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简称《极限配合》)是机械类冷加工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使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加工、检测的理论依据。因此学习这门课,对学生今后工作中能否正确识图,合理的加工和检测零件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的一些体会。
  1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工种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展现的,因此要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必须通过教材这个中介才能达到。《极限配合》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许多理论、概念不易理解,例如许多公差标准是在一定的生产实践基础上硬性规定的,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这是整个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要反复研究,驾驭教材,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体系,还要对教材的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求了如指掌。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如钳工、车工、数控、焊工等)、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基础的好坏、思维品质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强弱等)及教学时数等,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适当调整。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的实训情况,调整教材的章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如第二章的“测量”中有些术语和测量方法,对于基础很差的技校生来说比较生硬,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在实习中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使用一些常用量具,比直接在课堂讲解效果会好。因此我把第三章的“形位公差”提到前面讲,再顺次讲解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和第五章“螺纹公差”,并讲深讲透。在课时允许时,对于第二章的测量部分内容以及公差原则的相关内容也要让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并结合实际操作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对于该部分内容应用较少的焊工、电钳工等专业,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则该部分可不讲。
  2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离开学生的备课是盲目的,低效的,只有针对学生及其学习的具体情况去备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给新生上课时,教师要了解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识图》课学得好,有良好的识图能力,有多少学生识图能力很差。因为学习《极限配合》这门课,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图基础知识。掌握这些情况,在备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调整教学的起点和速度,以及详略和拓展情况。对识图能力强的同学,教师要考虑加大深度和难度,对知识面作适当的拓展。对识图能力差的同学,学习内容要简单一些,首先要使其理解基本图形,使其能正确识读图上的有关公差标注,再引入图形零件加工合格的条件(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以及如何才能使得零、部件合格;使其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进而得到应得的报酬。这样,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师要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以及教师对各种方法与技巧的驾驭与运用能力。它是决定教学效率和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设计《极限配合》课的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服从教学目标和任务。而《极限配合》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以及判断零、部件加工完成后是否合格,分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并能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不合格产品,提高合格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学科。那么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时,都将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在以讲授理论为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创造性。?
  例如在学完“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体会出尺寸合格条件,公差、误差、基孔制、基轴制及互换性原则的含义,从中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公差的重要性,增强其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在讲标准公差等级时,单纯按书本理论讲解,学生会对20个公差等级的设定很模糊,印象不深,记忆也不深刻。如果教师能吃透全书,把各个级别所能达到的状况介绍给学生,及什么样的设备、工艺,什么样的熟练程度能做到哪种精度等级;学生第一次实习后能达到几级,毕业时能达到几级。学生就会对等级精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对公差课的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再如,讲配合性质时,即使学生能判断出三种配合性质,但往往记不住或记混配合间隙和过盈的计算公式,那么讲课中教师让学生记住每一种配合的公差带图的特点是很重要的,即:?
  间隙配合,孔公差带完全在轴公差带之上(即孔大于轴);?
  过盈配合,孔公差带完全在轴公差带之下(即孔小于轴);?
  过渡配合,孔与轴的公差带有交叉或重叠(即孔可能大于轴也可能小于轴),而依此公差带图来推出计算公式,学生通过鲜明的比较很容易得出公式,而且三组公式记住一组-如间隙公式,然后将X换成Y并交换最大(max)最小(min)符号就得到另一组-过盈公式,再分别取最大的就是第三组-过渡公式,同时结合实物模型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很好。?
  因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要从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引导到抽象的理论、概念及国标的标准化,再到将来的实习和工作的得与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练,在练中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公差理论及标准并熟练地应用于生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调整与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较抽象的公差理论变得浅显易懂,适宜于基础很差的技校生的学习和掌握。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供同行们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