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入境 品读感悟 拓展迁移

时间:2022-12-11 22:16: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激趣入境 品读感悟 拓展迁移

摘要: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逐步总结出了“激趣入境  品读感悟  拓展迁移”的教学步骤。
关键词:激趣入境;品读感悟;拓展迁移
作者简介:尚颖,栾蓬,任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逐步总结出了“激趣入境  品读感悟  拓展迁移”的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引导想象——入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度,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喜欢阅读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入境
        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充分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头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用心体会。如教学《美妙的声音》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听录音猜一些声音,在各种声音的音乐中引出了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通过想象能发出各种声音的事物让学生学习课文,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在教学《惊弓之鸟》时,笔者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笔者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上课伊始,笔者先绘声绘色描述:“同学们,鸟的天堂是我国的一处游览胜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导游去游览一下鸟的天堂。”随即放映游览鸟的天堂的录像。学生观看后,笔者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巴金爷爷是如何描绘这美丽而奇妙的景致的?”学生显然有了兴致,笔者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回答几个问题:①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②找出描写大榕树茂盛的段落,大声朗读,并想一想这株大榕树有什么特点;③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这些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
        2.借助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入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要恰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开拓眼界。如教学《星星》一文,笔者搜集有关人造卫星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其作用,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深蓝色的夜空里,星星们在悄悄谈论着什么。这形象的画面、奇妙的想象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遐想,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二、培养语感,感受体验——悟情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训练感悟的最佳途径是熟读背诵。按照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熟读背诵能让书面语的一切言语因素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印象。有了感悟,无论听话还是读书,都能理解其含义,感受其形象,判断其正误,体察其具体应用中的细微差别。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要使学生在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加以揣摩比较,多多联系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来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许多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甚至熟练地背诵课文,但朗读时仍然缺乏感情。这是由于学生朗读时“目视”、“口诵”没有和“心”很好地结合,没有用心体会课文的感情。因此,我们要诱导学生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跳水》一课,笔者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阅读课文,学生在充分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时,形成个人的体验,提出阅读中的疑难:为什么只有船长想到了这样做?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问题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有探究的价值,这时应该建议学生再读读课文中描写船长出场到开枪,并命令儿子跳水的段落,再读读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时,描写水手们各种表现的段落,边读边思考,勾画、批注要点。学生在读中先自己取证,得出初步结论,再分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同学之间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互为补充。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得出较一致的结论。可见,诵读感悟是探究阅读、释疑解难的重要方法。
        阅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要引领学生进行探究阅读必须让他们充分阅读文本,否则一切的探究都成为无源之水。实验证明,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比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勤于动口,以“练”为本,加强训练,总结提高。因为只有多练,才能拥有敏锐的语感,纯熟的语言,语文素养才能有提高。
        如在教学《梅花》一课时,让学生诵出感情,诵出节奏,诵出音韵,诵出诗意。教学时,笔者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氛围,图画再现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几枝雪白的梅花正傲然怒放,再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伴上一曲优美的富有幻想色彩的古典音乐,笔者先配乐示范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天地,然后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学生吟诵的热情更高了,吟诵的效果更好了,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这样就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读,感悟诗的意境美。当然,古诗很讲究韵律和平仄,读时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要适当拖长一些,才显得更有韵味。
        三、丰富积累,实践运用——拓展迁移
        迁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迁移促使教师、学生与阅读教材三者之间紧密结合,相互沟通,达到情感的交流与升华,完成阅读任务,而且终生受用。
        教材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一篇好的课文,学生有兴趣读、愿意读,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并不一定要背出每课的主题思想,却在生活中会联想起课文的情节或人物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在别人工作和休息时会想到《程门立雪》,而尽量不打扰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起《我是最弱小的吗》,而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当遇到挫折时会想起《再来一次》,而鼓起勇气;当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时会想起《说声对不起》。一篇好的课文,还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情感陶冶式的教育,它更深刻,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使小学生受用终生。与此同时,学生记住了一些精彩纷呈的句子和词语,记住了一些闪光的形象,丰富了本身的积累,在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很大的作用。
        1.延伸教材内容,拓宽认知视野,是盘活探究之源的重要途径。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相关资料,如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后,课外找找有关长征的故事读一读;学习了《太阳》,可以课外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进行交流;学习了《詹天佑》,收集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的资料等等。也可以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如学习《大森林的故事》后,可让学生做一个有关环保的社会调查等等。
        2.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进行读写训练。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用已学的知识重组创新。《小珊迪》课终,教师总结:小珊迪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珊迪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重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炮手》等都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激趣入境 品读感悟 拓展迁移】相关文章:

激趣教学 点燃魅力语文08-24

“读、讲、精练”中的情景激趣08-29

设疑激趣巧导入 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08-02

关于的英语教学中“激”的魅力04-30

“趣”谈听障儿童中国画教学08-30

学习迁移理论在《编译原理》教学中的应用08-20

深究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问题论文04-19

论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08-09

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拓展与深化06-15

拓展老年病人健康指导的护理体会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