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研究述评(2)

时间:2022-08-30 13:58: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研究述评


  为什么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科理论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吴黛舒认为,这并不说明实践领域对理论的主观和客观需求不存在。中国教育学也许不能只是面向中国的教育实践需求来发展自己,但中国的教育学也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面对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需求,尤其是当前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转型性变革对教育理论的迫切需求。
  教育实践对人及教育学科均产生着重要影响。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我们更应透视那些局部、细微的要素,将“教育实践”研究的视野下移到那些看似惯常而意义非常的实践过程,以全新的理念提升教育实践的品质。

  三、对当前教育实践研究的审视

  由于教育实践研究视角的不同,所最终形成的理论架构与观点并多有不同,所以,分析教育实践的研究视角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各异的观点。
  1.教育学的视角
  一直以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地被学术界反复论证,对教育实践的理论剖析也多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因此,即使再抽象的教育学理论,如教育哲学等也无法与现实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完全分离开来,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教育学学科理论或者话语,所面对的受众绝不仅仅限于理论研究者,而是更广泛的实践工作者。学者丁钢认为,作为理性的知识,教育理论不仅是认知式思辨,还应包括实践本身。同样,教育思辨的理论方式不等于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本质上是一门关于人类教育生活实践的学科,人类的生活与经验息息相关,而叙事就是人类生活经验的基本表达方式,我们总是在寻找如何诠释经验的理论方式。根据教育学科的特点,有的学者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进行了理论阐释。如对于成人教育实践、生态性教育实践、依附性教育实践、日常教育实践的理解。也有的学者对教育实践进行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考察,对教育实践自由与教育实践合理性进行了论述。
  2.哲学的视角
  以“实践”为依托对教育实践进行哲学意义上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拓展教育实践研究的视域,而且有助于深化这一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而同现实世界相对立。”可见,理论与现实世界并非具有原初的对应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主观建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进一步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教育实践内含着人类的价值需要和理想追求,对教育实践作哲学上的思考,有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脱离教育实践作为纯粹形而上的思辨就会陷入空泛和虚妄,充其量成为美好的乌托邦。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由于对“实践”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于教育实践的研究观点也异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到事情本身”是现象学的哲学宣言,其教育含义就是“回到教育实践本身”,就是要恢复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命性;就是对教育实践的体验进行描述,解释教育实践体验所传达的意义,让教育实践在自身的存在中直接显现其本质;就是要悬置一切先入之见,探索属于教育实践本身的实践性知识,揭示教师智慧性行动的内在秘密。
  3.教育实践者的视角
  教育实践者是进行教育实践的主体,从主体的角度对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或对教育实践者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丁钢认为,一般来说,在教育研究者把他们的观念文化施加给教育实践者的同时,同一性和同质性就可能从内部颠覆了教育使用者的实践。教育实践者虽然有时会顺从甚至同意了理论和政策的征服,但对施加给他们的观念、规范和规则,却常常可能做出不同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理解。同时,在试图说服并规范他们的理论和政策体系中,教育实践者在使用占权力地位的教育理论的时候,能够意识到了这种权力的存在,对此他们不可能因此而离开,却可能同时用自己的经验来“消费”或消解和变化理论,以此保持差异性的相对自主。从严格意义上,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从教育学、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实践已成为学界探讨的主流,教育哲学更是对教育实践研究予以广泛介入。在既往研究不断关注宏大叙事、一般本质研究的同时,对教育实践中微观现象的关注将日趋凸显,这也将研究的视角逐渐引入局部。当前,教育实践研究应从传统的“经验一描述”范式、表达方式走向多手法研究、多元化表达,并对现实的教育实践进行强有力的解构和建构。 

上一页  [1] [2] 

【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研究述评】相关文章:

当前我国人才测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通用5篇)05-26

试析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02-25

改革我国法律教育04-13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研究论文04-02

论英国绅士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论文10-09

试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必要性研究04-01

试析无线定位技术论文04-14

试析美国住宿制文理学院与中国教学型大学的比较研究12-13

试析“散文热”原因解析03-09

试析法律论证的合理性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