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四部曲”

时间:2021-05-03 19:18: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四部曲”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出现了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随着课程的增多,语文课减至每天一节,课堂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确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探索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应该从完善“四部曲”入手:
        一、情境预设------转轴拨弦三两声
         根据笔者的调查,课堂的前五分钟很少有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如何将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呢?问题既然来源于学生,那就让学生自己解决。笔者就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安排五分钟的演讲时间,并给每个学生编上号,每节课前由一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或诗歌板书在黑板上(利用课间的时间写好)。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激情,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课前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导课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往往是一节课精彩的开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导语。课堂导语要短小精妙,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过渡自然、环环相扣,以便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1.设置悬念,触及重点,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亢奋状态之中。比如我在讲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流过眼泪,那么,我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眼泪呢”,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男人有泪不轻弹”,有的说“只因恨在伤心处”,也有的说是“喜极而泣”,回答真可谓千奇百怪。“是的,眼泪往往能折射出我们的心灵深处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品味雨果笔下的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流下的第一滴眼泪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学生心中就会有疑问:这个人是谁呢?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会流下他人生中的第一滴眼泪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读这篇小说。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引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2.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入情读文
         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我在讲杨绛的《老王》时,我是用一组反应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助的图片(附有文字说明)导入的'。看完图片后,全班同学有的义愤填,有的低眉叹息。我顺势就问:“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激动了:“他们太可怜了!”“他们太冷漠了!”“那个学生真没有素质!” “那个中年男子怎么那么没有同情心啊!”…… 在直观情景的刺激下,学生们对不幸者的同情心顿时被唤醒,这时我说:“社会中这样的不幸者有不少,今天我们再跟随作家杨绛去认识一位不幸者---《老王》。”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颗同情之心,一种怜悯之情入情读文。        三、课堂教学过程-----大珠小珠落玉盘
         1.巧妙提问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这也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地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当然问题不是随意的,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是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是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我在讲《老王》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我们一起看看文中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2、你怎样看待文中的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看看现代人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什么?3、你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
         2.灵活处理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调控。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变通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
         (3)恰当取舍。取舍,就是要“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并坚持学生都会的不要讲,全不会的不要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