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感悟生命 析品味休闲

时间:2023-03-26 23:32: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感悟生命 析品味休闲


  [论文摘要]休闲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关乎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人格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养成,影响到高等教育“成人——成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体闲行为特点,提出符合大学生休闲需求,以培养和增进大学生休闲认知、休闲情趣与人文素养为目的,促进其人性提升与人格健全的休闲教育方案。

  [论文关键词]休闲 休闲文化 休闲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已开始步人普遍有闲的社会,人们的休闲方式、休闲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休闲方式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关乎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人格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养成,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成人——成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生活与休闲质量,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积极引导,对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休闲的本质与休闲的文化价值

  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l的符合个人兴趣,并从中获得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的相对自由的活动。休闲是一种自由选择,一种自在心境,一种自我教化,一种生命存在状态。
  1.休阑是人生命的一种自由状态
  现代休闲理论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休闲,从根本上说,是对生命之意义和快乐的探索。”可以说,休闲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的本质也即生命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生命具有自由自觉之本质特征。亚里斯多德曾说“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海德格尔将自由看作是“人的存在状态”。马克思视自由为人的天性,“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作为特殊的物种,有自己的“类”本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自由的人,“不以物使,不为物役”,潇洒恬淡,自己做主。作为自觉的人,能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有所体察、有所领悟、有所反省,从而让自己获得平静、豁达、闲适;对他人、群体和文化能够理解和认同,从而让人体会到其他文化的存在,使整个世界变得更为宽容和多元;对自然能够理解、关爱与亲和,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当人能够摆脱尘世间的一切压力,达到自在、自由、自得的一种生命体验时,人就能够回归到本我状态,进入一种崇高而和谐的境界。人类的这种生命体验,正是通过休闲来表达和实现的。
  2.休闲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休闲还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可以说。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劳动或者说工作,二是休闲。如果说劳动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手段,那休闲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与结果。人类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追求和探寻更美好生活方式的过程,而休闲则是衡量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休闲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比如阅读思考、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文体欣赏、美食品尝、慈善公益等。多元化的休闲方式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提升了人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对人们休闲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采取何种休闲方式成为我们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之一。
  3.休闲是一种文化价值选择
  休闲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它不仅能帮助个体消除体力疲劳,获得精神满足,促进人的自我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时它也满足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要,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休闲的价值更体现在文化层面。
  休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或文化现象。中国休闲学研究先行者马惠娣指出,休闲文化是指人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为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它通过人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活动等方式,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全面、完整的发展。”作为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休闲的本质主要反映在人的精神文化属性上。休闲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道德、境界,也让人们在休闲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性情、完善了自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休闲“以渗透、融合、感染、凝聚、熏陶、净化等多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善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人的文化品位。
  尽管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竞争激烈、物欲纵横、冲突加剧、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稳定性下降、人的心理压力增大,但人们内心对真诚、善良、崇高、深沉、美丽仍有着不懈的追求,这或许就是休闲文化精神之所在。

  二、大学生休闲文化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的关键阶段。除了正常学业,他们一年中有近半时间处于闲暇状态,休闲已成为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不仅能让其了解自己、愉悦身心、展示才能、陶冶性情,还能帮助他们学会交往、发挥潜力、完善自我、优化个性。
  为了解大学生休闲认知、休闲方式、休闲能力和休闲满意度状况,笔者近期通过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18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 600份问卷,有效回收1448份,回收率90.5%,结合实地访谈,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状况。
  1。闲暇时间较多,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闲暇时间分配较随意
  大学生闲暇时间主要指大学生在学期间,个人除从事学业、基本生存活动(吃饭、睡觉等)、个人生活事务等活动以外的时间。大学生闲暇时间主要表现于平时、周末和假期。近半数学生表示每天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周末的闲暇时间更多。闲暇时间并非休闲时间,闲暇时间中用于休闲活动的时间才为休闲时间。问及大学生“平时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26.5%的学生表示在2小时内,40.4%的学生在2~3小时之间,20%的学生在3~4小时之间,13.1%的学生超过4小时。问及“周末闲暇时间是怎样分配的”,30.8%的学生主要用于温习功课、知识扩充,25.2%的学生主要用于处理个人事务,9.8%的学生主要用于社团活动等,30.9%的学生主要用于休闲,3.3%的学生用于其他。访谈发现,不少学生缺乏对时间的规划和管理,休闲活动主观随意、盲目从众。这样往往导致休闲生活质量不高,要么休闲不足导致精神紧张、情绪烦,学习效率低下;要么休闲过度,导致身心疲惫,严重影响其学业质量和身心健康。
  2.休闲活动中注重自我发展,但体闲技能不足、质量较差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休闲动机明确,注重个人发展,认为自由自在的休闲活动能使其松弛身心、拓宽视野、充实生活。65.5%的学生把休闲定位为“调整身心的活动”,27%的学生把休闲界定为“娱乐性质的文体活动”,只有6.5%的学生把休闲视为“打发日子、消磨时光”。另外,大部分学生没有因为休闲而忽视学业,都把学业视为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试感悟生命 析品味休闲


  不少学生表示,其参加休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成就自己,能将有益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休闲活动作为休闲的主要内容。他们通过阅读、旅游、交往等休闲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竞赛、运动、娱乐等休闲方式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大学生休闲活动注重自我发展,不仅从休闲活动中获得了乐趣、放松了身心,还促进了人性的成长和自我发展。
  高品质休闲活动,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和物质条件,还须具备一定的休闲能力,如健康的休闲观、休闲价值判断、休闲行为选择等。然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起码的休闲技能、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导致休闲选择单一,休闲质量不高,如54.8%的学生日常休闲方式主要是上网聊天、逛街扫货、聚会K歌、观看碟片等。这虽然也能愉悦身心,带来一定的精神享受,但在激发潜能、完善个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还是有欠缺的。
  3.休闲选择独立自主,但休闲方式大众化、缺少创造性
  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的充分自主。个体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如果能使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以完善,则其自主化水平,亦即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就会得到同步发展。休闲的本质是自由,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现代大学的自主性、开放性特点,给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如果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特长等来选择休闲活动方式和休闲内容,他们就不仅能感受到休闲生活带来的多元价值体验,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一定的自我选择能力,但由于社会浮、功利、奢华等风气的侵染,加之大学生自身压力较大、自控力弱,又比较注重感官享受,所以不少学生在选择休闲方式时越来越脱离传统的大学生以自创性休闲活动为主的休闲方式,更多地趋同于大众化的休闲,如上网、逛街、K歌、旅游等。这些休闲方式虽也具有娱乐性、闲适性等特点,但作为大学生群体,应根据自身求知欲旺盛、有激情、成长愿望强烈等特点,选择那些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朴实节俭为主的休闲方式。因为追求具有精神享受、富有创造性、能发挥个人潜质的休闲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休闲活动多元化,但休闲内容日趋庸俗化、消极化
  休闲活动一般分为消遣娱乐型、怡情养性型、运动健身型、观赏型、竞争型、社会公益型、教育发展型等等,不同的休闲活动能满足不同的休闲需要。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休闲认知、休闲能力和休闲的影响因素。当前大学生休闲活动较为丰富,既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活动,如影视观赏、音乐欣赏、读书沙龙、人文旅游等;也有发挥个人才能、追求自我发展、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如学科竞赛、兴趣研究、志愿者活动、歌咏与演讲比赛等;还有满足感官享受和生理需要的消遣、娱乐性活动,如逛街购物、K歌泡吧等;当然还有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活动,如过度网聊、打牌等。多彩的休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成为日后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
  但调查也显示出当代大学生休闲活动主要集中于消遣娱乐的特点,如上网闲聊、玩游戏的占23.8%,逛街的占17.5%。访谈发现,有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对自身特点和需求认识不足,加之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休闲心态的调整技能,在休闲活动选择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随大流;还有的学生参与休闲主要是追求时尚奢侈、满足感观刺激。当前大学生休闲活动娱乐化、庸俗化、消极化的倾向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还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

  三、大学生休闲文化的理性引导

  “休闲”一词英文为“leisure”,源于希腊语的“schole",意为休闲与教育、教养。在希腊语语境下,休闲是一种具有一定规范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以丰富和创造生命活动、完善自我为目的,是需要后天习得和教育的。
  休闲教育有助于高等教育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目标的实现。“成人”,即通过接受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自我感悟、自我完善,在自己的逻辑理性和生命意识的直觉性上,提高思想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完成人性的整合与提升;“成才”,即通过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各种休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学会健康休闲、智慧休闲,达到身心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丰富其休闲生活,提升生命品质。
  高校休闲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立生命化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休闲观
  传统教育观基于功利性、工具性考量,重视知识接受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人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现代教育理念则强调生命化教育,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0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促进生命的成长,让学生感悟、尊重生命。
  生命化教育观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基于生命的需求,以尊重生命的完整性、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这正与休闲教育对生命整体性的关注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相一致。休闲在西方就被视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社会空间”,“休闲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一个持久、重要的发展舞台”。休闲教育是“对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理念、方法和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人‘成为人’的过程。通过休闲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休闲观,明了休闲不是游手好闲、消磨时间、消费金钱,也不仅仅是休息、恢复体力,而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存方式。健康的休闲能缓解压力、消除紧张、提高学习效率,能增进人际交往、学会生活、增强适应能力。
  休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在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享受生命和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涵养性情、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优化课堂、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性情休闲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导学生品味休闲,感悟生命。休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即通过休闲教育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最终促进人性的完善。
  人性的完善是通过人的性情体现的。所谓性情即人的脾气秉性、思想情感和品格教养。一切生命体都有自己的性情,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性情之中,因此,休闲教育实际上也是性情教育。高校实施性情休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休闲、智慧休闲引导。帮助大学生厘清休闲认知误区,端正休闲态度,树立积极健康的休闲观。让学生学会适时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休闲方式,从而在休闲活动过程中,升华思想境界、道德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才干,开发智力潜能,最终提升生命的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性情休闲教育应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休闲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休闲观。让学生明确休闲是一种恢复身心活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涵养性情的活动过程。二是帮助大学生学会对休闲行为的正确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包括合理运用闲暇时间能力、休闲行为选择能力、休闲行为价值判断能力等,从而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三是通过传授积极休闲、智慧休闲的基础知识与技巧方法,让学生在树立健康休闲观、扩展休闲视野的同时,裨以聪明用闲、快乐享闲,从而在欲望熙攘、利益纷争的市场经济时代增进其协和身心、平衡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关系的自我调适能力。
  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专门课程和学科渗透方式进行。专门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除了在一些相关专业如休闲、旅游、管理、体育、教育等开设必修课外,还可作为通识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课,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休闲素质。学科渗透是指在其他学科中渗透休闲学内容,如可在音乐、美学、大学语文、艺术设计、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强化休闲教育,挖掘显性和隐含的休闲教育内容。
  3.拓展课外活动化课程辅导,增强休闲活动体验
  课外活动化课程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深化,目的是增强休闲活动体验。因为休闲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受教育者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因此,休闲教育必须辅以大量的实际休闲活动,既能让学生在休闲活动中有一种“畅爽”的体验,积极品味休闲,又能让学生实际休闲中提高休闲知识与技能。
  高校可以以志向型、兴趣型、文娱型等学生社团为媒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休闲。比如: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创业休闲”(如学科竞赛、兴趣研究等);促进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的“审美休闲”(如影视观赏、音乐欣赏、读书沙龙等);发挥个人才能、培养意志力的“意志休闲”(如体育比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人的闲情逸致、陶冶性情的“情趣休闲”(如集邮收藏、参观访谈、人文旅游等);增进人际交往互动、人文关怀的“志愿者休闲”(如志愿者活动、慈善活动和环保活动等)。另外,还可针对休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健康休闲辅导,减轻不良休闲行为带来的思想困扰和心理困扰。
  4.营建休闲氛围,进行休闲文化引导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主要在学校、社区、家庭进行,受一定的休闲文化影响。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健康休闲意识培养和智慧休闲活动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首先,政府,尤其高教园区(大学城)要致力于休闲软、硬件环境建设。硬环境主要表现在休闲场所、休闲设施和资金的投入等方面;软环境主要体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引导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第二,学校应努力营建全方位的休闲教育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休闲心态,为学生健康休闲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家庭是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最基本的成长环境。家长应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固然是孩子的主业,良好的休闲状态也同样必不可少。
  相信,只要我们秉承着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理念,那我们当代大学生就会在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休闲教育活动与良好的校园休闲文化氛围中,完成人性的整合与提升,成为心智健全、性情高雅、人格完善、热爱学习和生活之人。最终,我们高等教育“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也将逐步实现。  

上一页  [1] [2] 

【试感悟生命 析品味休闲】相关文章:

简析孝道伦理思想的生命意识08-05

简析白居易的讽喻诗04-25

苏轼词成就简析05-21

简析连带责任08-15

简析高校设备维修经费预算08-21

析图书馆管理模式08-13

论述高校体育应以休闲体育为主08-24

简析优秀大学生的学习之道08-07

简析盾构机激光导向系统原理08-03

简析创新型高职英语教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