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交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功能

时间:2022-06-10 23:39: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高校交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功能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从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操作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交往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即有利于发挥高等教育的真正功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白信心、学生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交往 教学模式 

  
  目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仍是主流,教师作用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面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教师上课是“要我讲”,而不是“我要讲”,也缺乏激情和兴趣,加之学校轻教学、重科研,大班授课,课堂讲授的问题不能转换成学生经验层面和知识层面的问题而引起学生共鸣,而且学生的非主体性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还没有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这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原则性指导。而交往教学模式集讨论、探究、参与方法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交往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人际关系心理学,它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条件,在良好人际关系条件下,学生个性受到尊重,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不但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
  
  一、交往教学模式的结构分析
  
  交往教学活动基本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以及仪器等中介系统。课堂设计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把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创造力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强调学生价值“自我实现”。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学生非主体等弊端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张广君认为:“教学与交往同一,教学本身也只能是交往,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学是专门组织的以特定文化价值体系为中介,以人的文化建构为核心,以完成预定任务为目的的师生交往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研究了各种教学模式后肯定了交往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即师生单向交往效果最差;师生双向交往效果尚好;师生交往同时,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交往效果较好;师生在集体交往中均是一个参与者,效果最好。
  
  (一) 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1.教学内容的互相交往。教师设计讲授内容,如何处理教材是关键,实践中有“照着教材讲,顺着教材讲,自己讲”三种模式,实践证明前两种方法教学效果不好,都缺少对问题的分析与重构,很难吸引学生;第三种方法要求教师以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教材并联系现实提出问题,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构,讲课具有创新性,引人入胜,效果最好。为此,课堂要有吸引力,就需运用智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2.教学中介交往。这是教学的延伸,即师生分别对教材、仪器、实验活动、社会调查等表征的信息进行解读、思考、问与答。经验性知识是知识的逻辑起点,而对仪器工作原理、显示含义、实验过程进行释义,教与学双方互相感应与启发,增强知识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人际交往。指在课堂及课堂外进行的认知和非认知的广义交流。学生通过自主组织或参与的一些学习活动,或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形式加人另一个共同体,变换角色,展示特长,与不同知识结构的人进行交流,培育各种能力,激发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
  4.环境交往。教育学家把知识功能定义为人的行为能力。培养行为能力一靠知识,二靠实践,各门知识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学生要参与观察、实验、模拟、社会调查,积累经验性知识,对所学经验进行总结,上升为定律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并在条件许可时进行验证。对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能体验知识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交往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
  1.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应具备的条件是:(1)教师应创新自己的角色。不仅传播知识和经验,而且要组织、管理教学活动。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高智商的创造性劳动,在交流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只有勤奋敬业、全身心投入才能承担这一角色。(2)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和背景知识、理论和经验知识、教育和心理知识,还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决策和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由于课堂是教师艺术化教学、充分展示智慧和经验的平台,为此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用多种方式研究学生内心世界,认识个性,所制定的教学方案能使学生打开心扉,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教会从业及做人的道理。(3)良好的表达能力。语言简洁、准确、幽默是交往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要以交往教学理念为指导,吃透教材并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探讨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方法。而且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有感染力,体现个性和人格魅力。(4)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上不要照本宣科,要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解读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所学、有所获。
  2.学生主体应有的素质。(1)学生要自我强化主体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生非主体性地位不利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根据观察,笔者发现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约占1/5,不过现时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经过引导,相互感染,可以激发群体主动参与的热情。因而,交往教学模式课堂要改变过去的非主体性,需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替代传统的等级关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交往教学模式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学生由于认知结构不同形成个体意识的差异性能营造多元化思想氛围,各种思想取长补短,达成共识,从而增强自主性和创新能力。(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接受知识,而且要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教育家所言,学习知识的道路像在旷野或森林中探索回家的道路一样,要有“凡事怀疑”的精神,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挑战权威,富有开创精神和自主意识。(3)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充分利用课堂发现学生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潜力,积极引导,弘扬个性,促进其和谐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