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高期望激励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

时间:2020-11-04 09:03: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校教师的高期望激励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借助于期望激励理论,强调了高期望的因人而异性,分析了期望激励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针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主张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要从对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动力上,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期望激励理论 高期望 

  
  “激励理论是在个体具有需求和动机的前提下,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外部条件或状态影响,使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人的行为实现导向功能,挖掘人的潜能,使人的行为受体产生最大的收益和效率的概念和原理体系。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高校大学生培养机制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激励的作用下,通过参与竞争性的学习或科研,完善自我的意志和品格,获得超越生存需要层面的、更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走向自我实现。期望激励是激励机制中最值得重视的激励要素之一。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每个大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达到此目的,高校教师要随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效机会,科学地运用期望理论,控制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主要侧重于高校教师的高期望,这里的高期望强调的是期望的因人而异性,因为高校教师的高期望会对大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要把握好高期望“度”的问题。高校教师树立正确而适当的高期望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期望激励理论的应用方式
  
  1.期望和赏识激励方式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和发展都设有目标、抱有期望,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毕业时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向每个大学生提出切合自身实际的期望目标。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产生期望效应,另一方面也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
  
  2.期望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设置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动机是个体行为对一定目标的指向,反过来目标的设立也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动机发生作用。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大学生的动机,指导其行为,使大学生的成才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目前,由于应试教育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进入高校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很容易松懈下来,错过了一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学习时光。这就需要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善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恰如其分的奋斗目标,运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期望来引导大学生目标的确立,激发其成就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这可以通过高校教师们对大学生的期望,充分发挥期望的正面作用,来影响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目标。
  
  3.期望情感激励方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注意感情的投入,只有相互间感情的深入交流,才能促进相互信任。要运用好感情激励的方法,用精神力量去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引发教育对象产生接受心理。
  期望中包含了无限的感情,期望激励的方法就是要有效传递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们深切的期望与关怀。在运用期望情感激励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了解人。想大学生所想,急大学生所急,真诚地关心爱护大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二是理解人。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把握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三是尊重人。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被教育对象独立思考和表达思想、争论辩护的权利,以心换心,以诚换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影响力。只有真正注意并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期望激励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情感交流的作用。
  
  二、期望激励理论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高校教师对各类大学生应该给予适当的“高”期望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大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大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校教师为大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和较高的期望,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本身难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更高水平发展区的发展。
  大学生的基础和潜能是千差万别的,大致可以分为基础薄弱的大学生和基础较为扎实的大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在个人潜在能力和现有基础之上的,所以高校教师对这两类大学生期望的程度之“高低”也是不同的。例如,同样是对大学生掌握词汇的期望要求,英语教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学生的高期望就是这类大学生会默写这些单词,而对基础好的大学生的高期望则是不仅要会默写还要会灵活运用该词。如果高校教师把不仅要会默写还要会灵活运用该词这一高期望运用于基础薄弱的大学生,那么对于这类大学生是有害的。因为这一高期望对于这类大学生来讲太高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现有知识基础和现有能力,不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这种“高”期望会令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不利于他们学习的顺利进行。反之亦然。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校教师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现有的基础和个人潜在能力来对大学生施加不同的“高”期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校教师高期望在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作用。
  
  2.要正确把握期望激励的“度”
  高校教师要依据强化型激励理论,正确使用积极强化。“积极强化的运用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地、乐观地接受培养机制,使得大学生培养方案得以增强一。在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们的认识和了解会有偏差,因此对大学生的期望常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过高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挫败感,使大学生承受压力过大,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同时,如果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期望过低,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就使大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