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时间:2020-11-04 13:30: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300颗患牙采用先排龈后备洞充填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结果:240颗患牙充填后随访3年(回访率为80%),除10颗患牙脱落,无牙龈炎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排龈技术能有效提高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排龈技术;龈下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磨耗所致的缺损,是牙体硬组织中仅次于龋齿的常见病,临床上主要以直接充填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当楔状缺损位于龈下时则不易充填,笔者采用排龈技术暴露楔状缺损龈下边缘后再备洞充填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门诊龈下楔状缺损患者80例共计300颗患牙,其中前牙60颗,前磨牙200颗,磨牙40颗。选取条件为充填前牙周健康,无牙周袋无急慢性牙龈炎。
        1. 2材料与设备:美国皓齿公司生产的0﹟、00﹟编织排龈线;专用排龈器;3M Z350流动树脂;37%磷酸酸蚀剂;3M自酸蚀粘接剂(3M,美国);光固化机(登士柏,美国)。
        1.3方法:常规干燥,隔湿;用专用排龈器将一定长度的00﹟排龈线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压入患牙与游离龈之间,若龈沟较深的患牙采用双线法,也就是00﹟排龈后再将一定长度的0﹟排龈线压入龈沟或压在龈缘,这样就充分暴露楔状缺损的.龈下部分;常规消毒后用流动树脂充填修复缺损部位、光照;用马尼抛光车针抛光以免形成悬突,最后再用抛光膏抛光完成修复。
        2 结果
        80例300颗患牙中240颗随访到3年,失访60颗患牙,随访的240例患牙中,除10颗脱落,其余牙龈均健康,无牙龈萎缩及缘龈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龈沟位于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正常深度约为0.5~2mm,游离可动,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作用下游离龈可被推开,去除外力后又反弹回原位[1]。排龈技术就是基于此生理特性。
        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由于龈壁被游离龈覆盖,备洞及充填时均不能充分暴露龈壁,而充填物边缘与龈壁是否密合及窝洞的干燥程度直接影响治疗的成功率。如果不做排龈不暴露龈下边缘直接充填则存在盲区。容易出现充填体形态不佳、表面不光滑,边缘密合度差,有悬突,充填体容易脱落或由于容易形成菌斑,导致继发龋等。当应用排龈线后可吸收龈沟液,推开牙龈,阻断龈沟液的外流。隔离了龈沟液对牙体预备面的污染,增强了树脂和酸蚀面的结合,特别是流动树脂固化完全,减少微渗漏,防止树脂变色和继发龋的形成[2],从而减少了脱落率。同时排龈线内的肾上腺素可以收缩牙龈的血管,使牙龈收缩暴露缺损窝洞边缘并且对牙龈组织不造成损害[3]。在可视条件下完成充填,减少了悬突及台阶形成的机会及对牙龈的损伤,有利于流动树脂的边缘密合,有效提高了修复体的质量。
        综上,在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应用排龈技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樊聪,冯海兰,何建新. 应用排龈技术减少临床牙龈损伤[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1):44-45.
[2] 施长溪. 美容牙科与口腔粘接技术[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
[3] 姜醒,闫福华,张明,等. 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38(4):422-423. 

【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1.监控技术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2.简述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论文

4.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5.论工业工程技术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6.新媒体技术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7.远程抄表技术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应用

8.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初探

9.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