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时间:2018-04-05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结晶。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刻剖析了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并从思想、品德等方面提出了重塑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实质内容。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 人文精神 缺失 重塑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结晶,它作为社会价值的导向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盛衰。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教育的对象,肩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然而,研究生往往只注重科学文化的学习,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与当今时代要求严重不符。因此,全面提高和重塑当代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势在必行。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所谓人文精神,从整体上来讲是指“一切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价值取向和标准。其主要含义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最早来源于古希腊“paideia”一词,原意指教育,后发展为“humanism”,被译作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1)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3)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这一传统的理解,我们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因此,它的基本含义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体现为仁民爱物、以义为上、礼让恭谦、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等传统价值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精神又被注入了时代精神的气息,诸如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和谐共荣等。

  二、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迅速提高,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文化潮流汹涌而来,严重地侵蚀着社会的精神文化。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研究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很容易随波逐流,丧失符合时代的人文精神,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研究中存在着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实用主义(Pragmatism)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并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推广下逐渐成为20世纪美国的一种主流思潮。实用主义把实证主义功能化,强调生活、行动、事实和效果,把知识视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只关心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利益和报酬,不管行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原则。在实用主义者眼中,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就是谬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实用主义倾向也逐渐渗透进来。许多研究生受其影响,盲目追求实用主义,忽视了对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重视单一的热门话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全面发展,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导致了知识积累的华而不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研究生的个人因素有关外,还与教育体系中只重视学科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精神扭曲有关。当然,也与源自社会的根本性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分不开。社会中功利主义风气弥漫对研究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许多研究生将大学作为“就业训练所”,把学与用、学习与做人割裂开来,只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2.人际关系上缺乏诚信度。当代研究生由于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缺乏信任与理解,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生活中缺少朋友,研究中没有合作伙伴,缺乏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简论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