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

时间:2022-06-12 02:53: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强与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

  【摘要】职业教育应抛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发展之路。

加强与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

  【关键词】大型企业;深度合作;教学模式;新型发展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在病榻上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针对高职院校校现状,首要任务是如何打造和培养一支高技能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关键。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研究与分析

  目前,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双百工程”的实施,师资队伍得到了较大改善,现师资队伍有662人,正、副高职称17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6人,硕士和在读硕士290人。但与我校的高速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一是高学历的教师分布不平衡,有的专业没有高学历的博士教师;二是高职称的教师分布不均,有的专业没有教授;三是有的学科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四是有的专业缺乏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五是较大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对先进的教学手段不熟悉,教学效果不理想;六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落后;七是部分教师动手能力不强,主要是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或者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没有或是极少得到实践锻炼;八是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当然,上面所述情况,不仅我校如此,其他高职院校也是如此。

  鉴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如何打造和培养一支高技能型、科研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否则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确立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研究与分析

  (一)生源状况。

  经过统计与分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70~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边远山区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90%的学生擅长或是适应形象思维,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主要是以就业为主,先就业,后择业。同时,从全国来看,生源数量和质量大幅度下滑,江苏高职已无门槛入学,我们云南只是特例而已,但三、五年之后,同样如此。

  (二)认识不到位。

  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读不了一本、二本、三本的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绝大部分都是家长和学生的不得已的选择。家长和学生对高职院校有偏见,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就读高职院校,轻技能,重文平,认为自己的孩子就读高职院校是不光荣的事情,每当提及时,能回避的就回避,不愿涉及。

  (三)毕业生状况。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特别是岗位能力较弱,已经严重影响就业,对学校的声誉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其中50~60%的学生三年来几乎是混过来的,没有目标和方向,得过且过,缺乏职业规划,错过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好时机,到毕业离校时,才感到惋惜和遗憾。

  基于以上三大形势,生源质量我们无可奈何,认识问题可以逐步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毕业生的质量却是大有可为,也应有所作为,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竟争能力,树立学校品牌效应。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领军学校呢?首先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关键。

  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与分析

  目前,人才的类型分为六种。一是“1”型人才,即单一技术人才,如电脑录入员、记账员,他们只能做单一技术性工作;二是“一”字型人才,即浅度通才,如后勤服务、总务等,他们什么事都能做一点,但没有强专业;三是“V”字型人才,即多功能技术人才,他们掌握多种技术,可以进行轮岗;四是“U”字型人才,即深度通才,他们是具有沟通能力的技术人才,大多数的部门主管主要属于这种类型;五是“井”字型人才,即职业经理人,他们能建立管理框架,制定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一个中小企业只要有5~6个“井”字型人才,就具有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六是“米”字型人才,他们是具有较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综合经营者,主要是指企业老总,他们能为员工构建愿景,制定战略,调整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根据我校的现状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我们的培养目标显然是前面三种人才,特别是第三种人才,也就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兼顾后面三种。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历史发展证明了的。例如发达国家美国、德国等就是如此,而且国家越发达,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大。从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约50余万人,但目前全省只有24万,缺口达20多万人。据悉,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只有24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16%,全国平均水平为20%,国内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30%~40%。我省高技能人才不仅总量不足,且结构分布不合理。目前,全省250万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不到16%,而且在冶金、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尤为突出。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巨大。2011年9月,据统计全国高技能人才缺口达上千万之众。这就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师资培训,进行教学教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肩负起国家和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通过多年的工作和经验积累,我认为加强与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的,要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冒出杰出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完全发展起来。下面就该模式的做法,谈一点意见和建议,与大家共勉。四、加强与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