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适时教学

时间:2020-11-06 16:17:3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职院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适时教学


  [论文摘要]探讨高职院校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适时教学有较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在论述网络环境下的适时教学内涵与特征、实施步骤及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适时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开设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让教师总感觉课时不够用,内容多且复杂,存在诸多矛盾。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主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适时教学。
  
  一、网络环境下适时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适时教学(Just in Time Teaching)是20世纪末在美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最早提出这种教与学策略的学者之一是诺瓦克教授,他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每周他都要给学生上一次3~4小时的课,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认为这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特殊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国家的本科教学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迅速发展的当前,能否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融入到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让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具有强烈的迫切性。适时教学是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教与学策略有机活动的前提,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学习生态环境。这种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适合时宜的、能适应学生发展时机与特点的教学,以达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方向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特征。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在网上完成教师指定的预习任务,写下自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在课前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前把学生预习的内容制作成网页,发送到网上,让学生随时查看,并在课前通过网络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然后根据预习情况对教学设计作出相应调整。学生根据网络学习任务开展“难题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
  
  2.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特征。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是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讨论或辩论,包括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全班性的或小组内的讨论或辩论。在这些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还要穿插一些角色扮演、操作与练习,或者是演示与实验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
  
  3.信息技术与课外整合特征。不论是“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还是创设“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适时教学就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而言,主要是在课前与课后,也就是在课外完成,具有课外整合的特征。通过课外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过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学生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变革的作用。
  
  4.系统性、完整性特征。以前在教学中实行的网上答疑只是个别的、零星的,对整门课程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而适时教学模式能体现出网上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防止学生学习的片面性或者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在网上讨论教学中,既有学生的提问,又有教师对整个课程的介绍、讲解,不再像以前那样学生问什么,教师就回答什么,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5.对学生实现有效监控特征。在适时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否上网学习一目了然,能对学生实现有效监控。
  
  二、实施网络环境下适时教学的步骤
  
  适时教学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有以下五个步骤:
  
  1.教师在网上发布课前预习内容。教师按照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要学生预习的内容,并把其制作成网页发送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生预习内容包括下一堂课教师讲解的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等。教师提供的网页资源包含着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件、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还要列出许多相关链接。
  
  2.学生在课前预习并向教师反馈。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利用网页资源完成指定作业,查看下一课教师要讲的阅读资料,写出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上课之前把预习的收获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授课教师。
  
  3.教师根据反馈对教学作出调整。教师通过网络在课前及时地查看学生反馈材料,根据反馈材料了解学生对教师在本节课所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出适应性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达到适应高职学生不同认知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目标。   
  
  4.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在反馈的基础上,适时教学还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讨论或辩论,其中包括角色扮演、操作与练习、演示与实验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营造出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调动每一位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高级认知思维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课后自主开展基于网络的“难题探究”活动之中,将复杂的、高难的问题作为专题在网上进行探究,教师对探究的主题和探究内容事先做出精心设计。在设计主题和探究难题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问题的表述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便引起高职学生的争辩与思考。(2)设置陷阱,引起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探讨。(3)拟出开放性的题目,培养高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网络环境下适时教学模式的优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主要的优点有:师生互动性强,增强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网上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真正营造出了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习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