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时间:2023-03-27 21:50: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根据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管理引入新生儿病房管理中,确定护理安全管理内容,完善并制定各项制度。通过加强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落实质量监督,把握好每个护理安全环节,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措施,是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保障。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于2010年2月成立,是无陪护的封闭式管理病房,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及语言功能,病情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科学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如下。

  1护理工作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方面

  1。1。1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新生儿科的护士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工作,缺乏患儿家属的监督,一些护士缺乏慎独精神,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由于观察不及时而导致静脉输注刺激性药液外漏而发生的表皮坏死;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奶温过高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盖被或卧位不当造成口鼻呼吸受阻发生窒息;减少对病情相对稳定患儿的巡视次数,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

  1。1。2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记录是患者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它是患者与医护人员处理纠纷重要证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如果记录不及时、不规范,记录中有涂改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都会成为影响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的隐患。

  1。1。3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差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例如由于护理知识和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识别有些患儿病情转危的早期变化,导致患儿失去抢救机会,甚至死亡;而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护理安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1。4违反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细,不进行床边交接班,遗忘特殊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违反沐浴护理操作常规,导致患儿烫伤;执行医嘱不严谨(如遗忘医嘱、错误执行医嘱、抢救过程中用药记录不详),药物摆放错误,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都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2管理方面

  1。2。1人员配备方面新生儿科护士人数不够,床护比达不到要求,无法满足等级护理的实施和患儿的安全及生活护理的需要。每天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随时更换尿布、污染的床单、围巾、婴儿衣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情绪波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2。2医院感染管理新生儿科病人多,病情复杂,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引起交叉感染;如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掌握各设备及物品的消毒方法,不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都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1。2。3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严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对病人安全最大的威胁。

  1。2。4病房管理不严谨: 病房管理不严谨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各种仪器设备保管不善、物资准备不充分。

  2护理安全的措施

  2。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1。1加强护理业务的培训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婴儿沐浴、配奶、喂奶、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体温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并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只有精通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抢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病情观察等,才能在繁忙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保障患儿安全。

  2。1。2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

  鼓励护士对自己业务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当技术骨干;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大专及本科班学习,积极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执行学习报告制度,规定凡是外出参观、学习、进修的护理人员回来后都要集中大家学习,传授好经验和新技术,使更多护士了解本行业、本专科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不断地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2。1。3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证护理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增强责任感。加强团队精神,树立集体意识,教育护士们要互相监督、提醒,达成科室所有护理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防止遗漏和差错事件发生。只有将护士职业道德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的护士,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1。4强化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根据科室特点,认真学习《医疗事故管理办法》,提高护理文件记录的法律性,熟悉业务与法的关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2。1。5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加强重点时段(节假日、中、夜班)和重点人群(危重病人、早产儿、特殊用药和治疗的患儿)的管理,对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班班交接,引起护士的重视;每进行一项治疗护理技术操作都要严格三查七对,必要时实行双人核对双签名。。2严格管理,完善护理管理体制

  2。2。1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紧张,繁重。管理者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本科护士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工作中根据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医院还应体现“以人为本”,为护士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2加强院感管理:工作人员入病室前更换清洁工作服。患儿使用的奶具、衣物、尿布等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每护理一个患儿前后应洗手,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非探视人员及非本科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消毒手;以防交叉感染。病室保持清洁。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病儿应分室居住,床位隔离,发生传染病时应严格进行隔离,必要时病房进行检疫消毒。

  2。2。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完整的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过程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加强细节管理,使新生儿科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到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使新生儿护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的轨道。

  2。2。4规范病房管理 规范仪器使用、保养及存放,所有仪器及设备均应做到定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时维护,发现使用异常及时维修,保证使用。

  3体会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具有患儿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无陪人且患人无任何行为和语言能力,工作预见性差等特点。因此保证护理安全是新生儿监护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只有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72639。

  [2]徐阳。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吉林医学,2007,50

【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章: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06-12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06-07

护士分层级护理管理质量作用05-25

浅谈护士长角色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05-12

谈护士长角色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08-11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09-19

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08-04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06-05

浅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08-10

幼儿园安全管理研究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