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软实力的高校话语高校境遇与高校道路

时间:2020-11-08 14:06:2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文化软实力的高校话语高校境遇与高校道路

  [论文摘要]如何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共议题”。高校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由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软实力构成的复杂系统。“中与外”、“古与今”、“一与多”、“软与硬”等矛盾关系的交织及其展开,是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必须面对的现实境遇。高校应当从涵化、转化、聚化、硬化等文化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探寻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高校道路”。

  [论文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高校话语 高校境遇 高校道路

  近年来,如何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日趋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共议题”。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学术聚焦,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对文化软实力的自觉关注。然而在高校,究竟何谓文化软实力?与此相应,高校该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当看到,当下学界虽已掀起关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热潮,但仍尚未将诸如此类的基本问题涤荡清晰。如何努力形成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高校话语”,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所面临的“高校境遇”,从而有效探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校道路”,是一个亟待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探索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软实力的“高校话语”

  形成文化软实力的高校话语,基本的问题是对“高校文化软实力是什么”的回答。“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来源于“文化影响力”、“文化感召力”、“文化竞争力”等描述性词语。在党的大会报告中,“文化软实力”首次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软实力理论及其传播的约定俗成性,在狭义层面使用这一概念更为适宜。根据语境分析,党的大会报告中所提“文化软实力”也是狭义概念。对于国家而言,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在软实力要素构成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基石,它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高校作为孕育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结构的基地,是国家软力量的发源地”,提升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是落实大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体现在国家和地区层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样,文化软实力体现在高校层面,是指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科研活动、社会服务、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超越物质存在的精神成果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这种精神成果,不仅包括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以及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氛围,也包括高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高校文化软实力就是高校文化所产生的力量,是高校文化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诸要素综合对学校及其成员发展的作用力,是基于高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人本力量,它集中体现于高校的自我提升力。

  由于高校文化的内涵结构主要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维度,因此,高校文化软实力结构应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的软实力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1)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具体表现为高校在办学中所尊崇的办学理念和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等。从本质上讲,高校精神文化作为高校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具有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知等基本特质,它是高等教育理念与使命的高度概括、集中凝练和显著标志。高校精神文化主要关注高校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内在规律等涉及到办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高校的办学传统、价值取向与高校学人的精神尺度。高校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被誉为时代的“智力良心”,高校通过提升人性、引领智慧,从而引导人们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孕育出自由发展、自我实现并完成自我价值的主体性人才,而高校本身则通过精神生命的提升,不断增强高校的影响力、亲和力与道德威信等软实力。由高校精神文化而生成的软实力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在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结构层次中居于“内隐层”的纬度。(2)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权利、义务及责任的综合,是高校存在与发展的规范、规则,同时也表现为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的观念、习惯,等等。高校制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制度,它是一种文化积淀。一定意义上,高校的制度是高校精神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主要包括高校章程、发展战略、领导体制、组织机制以及关于教学、科研、服务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由高校制度文化而生成的软实力一方面约束着高校的办学行为,同时又为高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制度化的稳定保障,在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结构层次中居于“中介层”的纬度。(3)高校行为文化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反映的是与社会大众群体行为文化相区别的特殊文化魅力,是高校师生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折射,也是高校精神、办学理念、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由高校行为文化而生成的软实力在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结构层次中居于“外显层”的纬度。

  二、文化软实力的“高校境遇”

  提升文化软实力,总是在具体的现实境遇中层层展开的。离开对现实境遇的把握,我们将无法深刻地切准文化发展的主题与脉络,无法有效地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当前我国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所面临的现实境遇,是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所面对的一系列矛盾关系的综合展现。从整体上讲,“中与外”、“古与今”、“一与多”、“软与硬”等矛盾关系的交织及其客观展开,构成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境遇。

  1.中与外

  应当承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崭新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要求各国高校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加速实现国际化的进程。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2004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上曾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大势所趋。”实践证明,在当代,高水平和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应该成为世界各地学子和精英荟萃的殿堂,而且应该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前沿,成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圣地。只有这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和精英们才能相聚一堂,共同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追逐理想,放飞梦想,探索奥秘,燃烧激情。所以在当代,国际化程度不仅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涵,而且是能否创建高水平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节点,我国的高校文化被纳入了世界高等教育文化体系之中,并于其间将“中与外”的关系,更加难以分解地胶着在一起。走向世界,直面开放,是我国高校走向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校文化广纳博采、撷英咀华、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于“中与外”的文化对撞中如何维护我国高校文化的自性?如何在不同价值体系的较量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如何基于对高校文化安全的维护而维护高校的系统安全?诸如此类的问题,也随着高校文化交流间“中与外”关系的愈益拉近而更加紧迫地提置到高校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