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职文学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2)

时间:2020-11-08 14:05: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当前高职文学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


   查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名著名篇浩如烟海,其中符合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针对性要求的佳作因之面广量大。要依照前面阐述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具备的行业“人”的素质要求和对照之下存在的主要差距,尽可能大的打开视野,沉浸于这些名著名篇之中,琢磨其意蕴、涵咏其主题、品味其人性、识别其人文、观照其美质、咀嚼其言义,不难遴选出中意之教材。
   可举几例阐明之。
   例1:美国大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闻名遐迩的中篇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一辈子都认同自己的渔民职业,在数十年与海为伍的生涯中饱经风浪,练就了超人技术、一身胆量和强健体魄。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有些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存在轻视和不认同。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老人与海》的过程中,可以从“认同职业”、“热爱本职”、“要做就做最好”等方面引导启发。
   桑提亚哥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一句“硬汉子”名言成为整篇小说的魂魄。因此,可以结合小说的内容来启迪学生加强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建立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信心与决心,为将来勇对难关,成就事业奠定精神基础。
   例2: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一般的阅读角度都是讲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追求平等,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当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启发学生,但是更应调换一个新角度:要学习简·爱在艰难困苦的经历中不消沉、不自卑,始终以“向上”要求自己,以一己之力开创前途,卓然独立的宝贵品质。
   例3:前苏联著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伟大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非常适合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的好作品。小说主人公保尔于平凡中见伟大——其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总是做一些平凡小事,但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在保尔身上,毅力、抗压力,恒心、耐心、平常心,和甘于牺牲、甘于淡泊的精神皆突出地具备无缺。他绝少个人英雄主义,集体英雄主义是他灵魂的重要部分。他曾说:“我喜欢这种革命者的典型。在他们心目中,个人的.一切跟集体的利益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2]
   以上保尔具备的各项优点,恰恰是现在高等职业学校一些学生所短缺的。因此,在讲解这部小说时,保尔的各项优点都应当处理为重点“教育点”。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曾是一名技校学生。他在铁路总厂担任电工助理,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同时进电工技校学习。十七岁时,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
   俄国技校学生,与我们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属同一大类。教师可以把“作家介绍”也当作一个重点教育内容来处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为一名技校学生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具有的非凡意志和忘我精神,以使这部文学名著的教育发挥更具针对性的作用。
   例4:我国古典散文《庖丁借牛》(《庄子·内篇·养生主》),用非常生动的故事阐明世上事物虽然纷繁复杂,然而只要反复实践、探索和磨炼,一旦掌握了隐藏其中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后人常把“庖丁解牛”作为神妙技艺的典型。将此篇选进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阅读角度可为:①庖厨职业平凡又平淡,但庖丁热爱其工作,终于练出神技,在平凡之中显示奇崛,于平淡之中创出奇迹。②平凡的职业同样有深度,有难度,值得钻研;只要做出成绩,一样有人生价值。③要找到一个哪怕再普通的工作(事物)的规律,也必须有刻苦钻研、不怕挫折、直到成功不罢休的信念和毅力才可能成功。如文中的庖丁,肯定经历了艰辛的摸索,才换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精湛技能。
   可与《庖丁借牛》归为一个主题的《张衡传》同样是一篇佳选。张衡虽为科学家,但同时具备能工巧匠的特别喜爱发明与创造的强烈兴趣与本领,他的动手能力是那样的高超,所造候风地动仪的内外构造和工艺都极为精妙,他因此创造了地震测试仪器的世界第一,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崇高荣誉。此篇古典散文可以“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敢于尝试、勇创第一”作为文学教育切入的角度。
   还有《都江堰》《愚公移山》等等,也都是颂扬技艺之高和精神之伟的,皆属于很适合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的好材料。
   例5:我国现代散文家杨朔的《茶花赋》是具有思想深度和审美高度的名篇。大家一致的观点是:该文的主题是赞美祖国,歌颂创造美的生活的劳动者。对于普通劳动者普之仁的赞扬,文中有很典范的一段:“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3]
   普之仁是一个花匠,但又是一位能工巧匠。栽茶花,表面不难,实际不易,为了种好茶花,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这项工作可以说条件较为艰苦,工作量也较大,体力要求高、体能损耗大,而且重复性强,十分单调,但又必须长期坚守。普之仁不因工作平淡而掉以轻心,精心栽培,终于给人们贡献出美的花海。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都是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普之仁的敬业、乐业、恒心、耐心,是他们对待自己工作的很好的榜样。
   杨朔的另一名篇《荔枝蜜》与《茶花赋》一样,也是歌颂普通劳动者的。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也具有针对性教育作用,可一同纳入遴选范围。
   要加以说明的是,为使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提高教育效率,也为打造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特色,在选文方面要依照前面阐述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具备的行业“人”的素质要求和对照之下存在的主要差距来开展,以避免文学教育的“泛化”“划一”“低效率”等弊端,但并不等于说,那些用于培养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文学作品就不可以选入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教材。对于那些“大众共需”的文学阅读作品,应当给以一定比例的遴选,配合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具备行业“人”的素质的主体教育材料,使得高等职业学校文学教育既有自身特色,亦有社会大众文学修养的共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