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主要障碍研究(2)

时间:2020-11-08 15:34: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主要障碍研究


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间接性特质有关,即大学生对社会职业的认识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等渠道,而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基本上是正面的,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将社会职业美好的一面绝对化。而当大学生一旦发现现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时,很多人就会陷入理想与现实脱节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不满情绪。这使得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他们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时常倾向个人主义;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注重现实,讲求实惠。他们表面趋向务实,深层陷入困惑,呈现“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二)职业内化能力低
        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是以其职业主体内化为主要方面的。所谓主体内化是指大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职业学习和职业教化,将主导的职业文化逐步内化为自己相对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等。由于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加之家庭成长环境和中小学教育的局限性,决定大学生在具有自信、勇于追求和创新等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负、盲目和自我封闭等弱点,心理状态不成熟,自律意识、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挫折承受力、内化力较低。并且大学生缺乏社会职业劳动实践,职业整合能力较差,加之主客观不协调,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等原因,致使职业内化能力不高,其结果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三)职业价值取向的错位
        群体本位或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大公无私”、“无偿奉献”等价值观念,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及至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和国家所大力倡导的。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西方文化思想的不断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中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唤醒,从而不再轻易地、不加思索地接受某种价值观,而形成价值观主体的“自我化”。青年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评判与选择上,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和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甚至崇尚“合理的利己主义”,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等观念深植于他们心中,表现出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价值观的这种变化使得他们在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上,多从个人的实际利益出发,以致职业评价和职业参与功利化。
        (四)职业认知偏激
        所谓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特性、联系及其对自己的意义与作用的观点。大学生在认识社会时,尽管抽象思维已形成,知识掌握也较多,但是,由于他们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加之社会的东西,“不是能用手抓得到用显微镜看到的,而是要靠抽象思维抽象出来”,所以容易产生认识上的片面化、简单化和绝对化,对社会现实政治则往往产生偏激认识。比如:大学生在社会职业生活中,耳闻目睹一些不正之风的存在,便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对正确的东西听不进去、对正确的职业要求表示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有些大学生对社会职业的认同往往比较肤浅,偏颇,对传统的思想文化往往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常把幻想当成现实。这就会对职业社会化过程的理性认识构成障碍。
        (五)职业情感波动
        情感是指对客观事物采取某种态度并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大学生在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情感障碍是波动不定,起落悬殊的现象。大学生处于与成人相毗邻的特殊阶段,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相对统一的心理体验,往往在“得意”时激情飞扬,“失意”时心灰意冷。忽而狂热,忽而冷漠;忽而情绪低落,忽而满腔热情。由此影响到在职业态度上的摇摆和思想上的动摇。与波动情感相联系的是矛盾情感,即情感上的矛盾状态。校园内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因素。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矛盾的复合体。受这种矛盾情感的支配,大学生在职业社会化过程中,也往往出现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复合现象,以及知行相悖,正误为伴。
        (六)职业意志脆弱
        意志就是人在其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提出确定的目的,并为达到目的而自觉地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意志障碍主要表现为意志的脆弱。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稳定性,对客观事物的估计不足以及缺乏实际的锻炼。当代大学生在反传统、反文化的社会心态作用下,往往形成思维超前的特点,再加上他们的成就欲过大,常常抱有“医时济世”的心态,因此容易幻想脱离社会现实的职业理想目标。但是,大学生由于处于成长时期,心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与世界观也不完善,因而遇到阻力和困难很容易改变和放弃既定奋斗目标,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失去以往的职业热情和职业信心。
        三、大学生职业社会化障碍的源头
        大学生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机遇,也拥有成就一番事业的知识和本领,但是受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加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滞后,大学生不完全成熟的心理特征、对职业自身准备的不足等是造成大学生职业社会化障碍的主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职业社会化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与社会环境互动,受到社会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变异性特征,由此引发了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的多元性、不确定性,使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
        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提供教育和影响的良好条件,同时还需要个体具有能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能力,每个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与他自身的素质和个体心理特征等主观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心理状态不稳定,伴随复杂的环境影响,往往使他们在价值观和行为上产生主观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乃至成为职业社会化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