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价值论

时间:2020-11-08 09:07: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价值论


  [论文摘要]从价值视角审视的高校实践教学,分析高校实践的教学价值主体的需要,是大学生的实践智慧发展需要、教师教学科研创新需要,也是高校的特色化发展需要。高校实践教学具有整体性与实践性、情境性与经验性、生活性与开放性的价值客体属性。探究实践教学的价值诉求,有利于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大学生提供境遇性体验,为推动学校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大学的特色化发展构筑突破点。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实践教学价 值诉求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价值视角出发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大多数高等学校并没有理清楚实践教学的价值。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层面澄清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一些模糊问题。
  
  一、高校实践教学价值主体的需要
  
  (一)大学生实践智慧发展的需要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先后出版了《超越IQ——人类智力三元论》和《成功智力》两本专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智力。斯氏把能力或智力分成学业性智力和非学业性智力,非学业性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实践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对于实践智力,他做了这样的解释:“实践智力是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确定如何成功达到目标的能力,一种能够向你周围世界展示自己意识的能力。在斯氏看来,实践智力是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人通过以实践为中介消解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也消解了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抽象性认识。实践智慧是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一种追求,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尊重和向善的追求。总之,大学生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价值主体之一,从其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实践发展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需要。
  
  (二)教师教学科研创新的需要
  大学教师不仅仅有“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传统职能:还有着发挥创新能力,在文化、科学技术上直接用理论成果为现代化服务的重要任务。当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重要条件之一。大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从教学方面来说,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必须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需要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所承担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积极探索,以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培养不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大学教师要能娴熟地驾驭知识,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大学教学十分强调信息量,需要讲授科学的最新成果,讲授教师自己的科学思想和创见,展望学科前景,指出尚存在的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不断创新,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重复与组合,而是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大学教师要积极投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既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要不断取得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三)高校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学朝着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少大学因此而丢失了自身的特色化,不论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还是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上都没有体现出自身应有的特色。当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使自身得到特色化发展。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依赖于其硬件和环境建设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高等学校自身内部结构调整和自我创新的结果。其中,教学工作在学校特色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实践教学,它展现着学校自身在某些学科领域的独特培养之道,推动着该学科领域的科研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培养着一批批具有特殊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些对于一所大学的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实践教学价值客体的属性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当然,实践教学不应该被看成是某一门或几门特殊的课程,而是指凡是在任何学科和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实践因素、实践环节。不难看出,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习(设计)、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均属于高校实践教学的范畴。高校实践教学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整体性与实践性
  高校实践教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本身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其二,实践教学对人的培养是全面的、完整的,它既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他们面对社会新形势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促使大学生根据外界变化而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实践教学关注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及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专业领域的能力和技能,而且还是未来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认识建立在内容丰富、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参与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际工作的操作、社会管理能力的训练、科学研究的训练,同时含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情境性与经验性
  实践教学的情境性主要体现在关注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因素。它一方面开展现场教学,即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包括安排学习者到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参与到真实的职业角色中去。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即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尽量将学习内容的选取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真实情境相一致的职业情境。学习者通过虚拟或仿真、具有典型意义的工程问题或项目任务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