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师培训需求透视我国教师教育机构顶岗实习模式的产生背景

时间:2020-11-08 09:07: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如何从教师培训需求透视我国教师教育机构顶岗实习模式的产生背景

    论文关键词:教师培训 顶岗实习 教师教育 产生背景

    论文摘要:顶岗实习模式应用于我国教师教育领域,起因于我国教师在职培训、在职接受继续教育的实质需求。一方面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师资短缺,与教师学历补偿时期对教师岗位填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本世纪以来,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所出现的岗位置换需要。这便是基于教师培训的我国教师教育机构中顶岗实习模式的产生背景之一。
  在我国,顶岗实习模式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教育训练领域。教师教育引入顶岗实习是出于两种实际需要,一方面是源于在职教师培训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源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但溯源顶岗实习的产生,在职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施行顶岗实习模式的主要起因。
  在职教师的学历补偿、学历提高、专业发展等,需要教师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除去自学时间以外,教师还应当参与教师教育机构的共同学习和指导,以利于更好地达到继续教育、进德修业的效果。利用教师的寒暑假期统一上课,是教师教育机构惯常的做法,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教师更主要的任务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不能空岗,所以继续受教育成为一种艰辛的负担、附加的工作,使本想好好学习的教师疲于奔命甚至望而却步、放弃进修。因此,如何找寻更合理的继续教育时间?如何让教师放下教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何更合理地协调教师进修所带来的空岗现象?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共同面对的难题。职业教育中的顶岗实习做法,给予教师教育中这一难题的缓解带来了启示。
  一、师资短缺与学历补偿对岗位填充的需要
  在偏远农村、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短缺、学历补偿问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还依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困难。借鉴职业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模式,利用职前师范生的实习契机,解决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时的空岗问题,成为一种巧妙的做法,同时也成为教师教育机构扶贫支教的社会服务创新做法。在山西忻州师范学院,1997年便开始推行顶岗实习模式。一份来自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的《情况调查》[1]显示,截至2006年,忻州师院九年共派出四千名学生到国定贫困县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解决师资严重短缺问题以及农村学校中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学历补偿问题。
  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于2000年向教育部师范司提交《关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更新工程”的建构报告》,“更新工程”的主要思路是,以师范生教育实习为契机,确保贫困地区师资供应的长期稳定,并解决骨干教师的素质提高问题。该建构报告的产生则是源于对当时西南地区农村教育现状的忧虑,以及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等问题的思考。如何使农村拥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发挥高校的优势,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何让师范院校的学生真正与一线教学结合起来?如何在农村师资和师范生实习之间搭建起桥梁?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酝酿,组成了这份备受教育部关注的报告。2001年,该报告被研究者以课题的形式开始了“融师范生实习改革与农村师资更新工程于一体”的“小松树”计划。[2]经过实践探索和西南大学该课题组教师的理性思考,《高校教育实习“改制”与农村师资“更新”一体化工程建设方案》又被提交给教育部,并得到认可,“小松树”计划也因此从一项科研课题演化为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农村支教运动。
  本着支教的社会责任而尝试推行顶岗实习模式的现象,在本世纪初期多个地区的教师教育机构中开始出现,如云南思茅师专、昭通师专、海南师大以及哈尔滨师大等。不同地区各有特色,各有研究与创新,目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各高校资源、充分体现地区适切性,从而也使顶岗实习这一从职业教育中引进的实习模式在教师教育机构中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的岗位置换
  当学历补偿与提高的难题还在困扰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时,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已成为教育资源发达地区教师们的继续教育主题。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与进步,也包括教师教育理论的继续学习与提升。专业发展的途径既可以来自每天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来自对自身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审视;既可以来自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又可以来自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对话。当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在专家指导与引领的氛围中进行时,教师就能够利用这种环境的相对安静和自主开放,而更好地去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更多的思考与碰撞。但在我国,由于中小学教师岗位安排中普遍的一一对应性,要想在一段时间内从一线教学中完全脱离出来,走进学术环境中进行阶段性培训学习,对教师与中小学而言,都是较难实现的理想。如何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置换出这些有培训需求的教师,给予他们相对集中的.学习时间,有专家指导的学习环境?顶岗实习模式开始成为这些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师教育机构为缓解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职培训的困境而采取的策略。
  浙江省教育厅主持的“领雁工程”是一项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在区、县送出教师参与两个月的脱产培训期间,教师的空岗由杭州师范大学派送师范生顶岗执教,为“领雁工程”顺利实施积极创造条件。顶岗师范生均为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或者学科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
  南京晓庄学院于2006年起,开始在南京市郊县选择合作小学尝试进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行动研究。通过与南京市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联系与协议,各郊县选择推荐有培训需要的教师到南京晓庄学院参与继续教育,参与学习的教师的岗位空缺由晓庄学院的师范生填充,为期三周或四周。对置换教师的培训形式为“专家引领、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在理论层次、学术水平上的高度,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诊断和指导,提高他们科研的素养。[3]
  置换研修需要中采取的顶岗实习的含义,与美国实施的顶岗实习含义类似,即实习学校的教师脱产参加在职培训时,学校需要人手的情况下,师范生作为实习学校的正式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工资。[4]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教师教育机构引进顶岗实习模式起,直至今天,扶贫支教功能依然一直是顶岗实习模式推广的主要原因,这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资源水平和师资学历结构有关。但随着教师教育机构的师资培养,这种结构性矛盾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顶岗实习模式的采用与发展在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