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术评价应激发学者的学术生命

时间:2018-04-18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的功利化倾向,引发了越来越骇人听闻的损害学者学术生命的学术不端现象。虽说真正的学者还在默默地耕耘,学术机构也并没有因此成为一潭浊水,但是这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情形,决不能成为我们对功利化学术评价掉以轻心的借口,真正的学者也不能满足于洁身自好而袖手旁观,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觉与深入的反省。

  论文关键词: 学术评价;学术生命;学者

  一、 学术创新是学者的学术生命   学术是学者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创立的知识体系。学术的真谛是创新,只有当一个人把学术创新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时,他才具备了学者的基本品格。学者就是学术上有造诣的、以学术创新为天职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术充溢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求道问学、追求神圣的形而上之蕴涵,学者不仅具有学术创新的应有之义,还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关怀以及社会表率的人格修养这层意蕴。学者的学术创新不仅是科学发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途径,而且是人类解放思想、追求社会文明的平台,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于启蒙人生、破除愚昧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典范。

  学术犹如生物有机体,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随之终止。就是说,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学术生命也就随即停滞、窒息和死亡。从科学史来看,学术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生命不息的。古希腊哲人的学说、中国诸子百家的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恰恰在于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被创新。学术研究要推陈出新、创造新知,学者就要标新立异、卓尔不群,最好能别具慧眼、独树一帜,起码也要发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否则就不能称为学者。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也是学者的学术生命之所在。

  二、 功利化学术评价危害学者的学术生命

  近年来,素以神圣著称的学者感染了越来越浮躁的风气,个别学者在论著中大段抄袭他人成果,不实署名,制造伪注,在项目申请与结题中的暗箱操作,专利造假,在学术论著发表、学术成果评审评奖等活动中,请托、贿赂、以权力谋私等不正之风甚嚣尘上……这些学术不端现象被媒体不断曝光,已经从学术机构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成为社会诟病的焦点。更令人焦虑的是,学术不端病毒不仅侵入到个别学者的肌体,也不同程度地蔓延至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学术评审等群体活动,甚至成为学术活动的“潜规则”。事实上,这种群体性的学术不端危害更加严重,它不仅危害学者的学术生命,而且消耗着学术本身的生命。

  尽管造成学术不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学术GDP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评价是最根本的原因。从我国学术评价现状来看,行政部门热衷于用统一的量化标准,同行评议不是以刊评文,就是看转载率、引用率或其他量化指标,均漠视学术研究是个性化、自由性极强的精神活动。其结果是,学术泡沫越来越多、学术创新越来越少。在这种急功近利、弃本逐末的功利化学术评价机制影响下,激发学术生命力最有效的学术自由、争鸣与批评,由于制定不出严密而又精确的量化指标难以开展起来。当今中国学术评价的这种极端功利化价值取向,不仅使学术生命出现枯萎的症候令人忧虑,而且学术作为社会道德良心的最后一块领地不断被蚕食,必然会引发社会道德的“雪崩”现象,就更令人不可等闲视之了。

  

试析学术评价应激发学者的学术生命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