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

时间:2018-04-19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多媒体为语文学科搭建了创新平台,其使用有优势,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值得深入探讨。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学习兴趣;教学效益
 
  传统语文教学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运用不当也会影响教学目的的达成、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

  一、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僵化、固定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以其丰富、生动的优势给语文教学注入青春与活力,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从而推动语文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一)跨越时空界限,扩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板书。而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快速地再现于课堂,还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或阅读材料,使课堂容量增加,拓展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生动、形象和直观性,所以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从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可将文、图、音频等教学融于一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记忆效果,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情景在创作生动形象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光声等强势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课堂教学固然是好的,但一味地赶时,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必使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
  (一)过分追求形式,为用而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的表演工具,把课堂摆弄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得眼花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最终造成本末倒置,使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变成了追求多种感官刺激的干扰源,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一些教师为追求求形式,把多媒体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语文课堂的装饰品、出示文本的捷径。使用多媒体进行“文字搬家”,以此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多媒体无形地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易造成学生的疲倦,达不到新课改要求。
  (二)看似精彩的设计,单一固定,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以阅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欣赏和再创造,在与作者的“共鸣”中,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而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过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固化在简单罗列的图片、动画和教师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读上。其结果是本应内容活泼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唯老师理解独尊”的一言堂。毫无疑问,多媒体有时是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其不当使用会引发学生思考的惰性,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